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新策略效果观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1
/ 2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新策略效果观察分析

王得楠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贵州省 兴义市   562400

【摘要】目的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新策略效果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胆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实践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术后止痛管理,实践组实施个性化疼痛管理策略,包括区域神经阻滞和静脉自控镇痛泵(PCA)。对比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止痛药物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践组在疼痛评分、止痛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论:新型疼痛管理策略通过多维度疼痛评估、个性化止痛方案和多学科团队管理,能够显著改善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疼痛管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个性化止痛策略

肝胆外科手术由于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常面临显著的疼痛问题,影响其康复进程[1]。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2]。传统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法多采用单一的药物镇痛,存在疼痛控制不充分、药物依赖及副作用发生率较高的问题[3]。近年来,个性化疼痛管理策略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多维度评估和综合干预,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疼痛管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为术后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22年1月—2024年1月,选取在此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实践组,每组30例。传统组:男/女=16/14,年龄:45-72岁,均值:(58.3±6.5)岁。实践组:男/女=17/13,年龄:45-72岁,均值:(57.8±6.2)岁。评析、处理二组的基础信息,波动性较弱(P>0.05)。

1.2 方法

1.2.1传统组

传统组患者在术后采用常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术后按医嘱给予口服或静脉止痛药物,患者自行感知疼痛并向医护人员报告,根据疼痛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护理人员定时巡查,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但缺乏个性化的疼痛评估和干预措施。

1.2.2 实践组

实践组患者在术后采用改进的疼痛管理策略,结合个性化护理方案,注重患者术后疼痛的全面监测与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多维度疼痛评估:实践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行为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护理人员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系统评估,并在患者活动时(如翻身、咳嗽)及时监测疼痛变化,以便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2)个性化止痛方案: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疼痛反应,制定个性化止痛方案。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实践组结合区域神经阻滞(如硬膜外麻醉)和静脉自控镇痛泵(PCA)使用,提供更精准的疼痛控制。

(3)心理支持与干预:实践组加强术后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深入沟通,减轻其术后焦虑,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并采用音乐疗法和深呼吸训练,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感知。

(4)多学科团队管理:实践组患者术后由肝胆外科、麻醉科、护理科和心理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联合管理,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药物效果及恢复情况,随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镇痛方案。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分(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VAS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以评估疼痛管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3.0软件包对不同组别数据进行统计,对于患者状况等符合正态分布趋势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阐示,进行t检验。不同组别数据经过比较后可见差异(P<0.05)。

  1. 结果

2.1 比较疼痛评分情况

实践组和传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n)

术后 6 小时(分)

术后 12 小时(分)

术后 24 小时(分)

术后 48 小时(分)

实践组

30

4.5 ± 1.0

3.7 ± 0.8

2.8 ± 0.7

1.9 ± 0.5

传统组

30

6.8 ± 1.2

5.9 ± 1.0

4.5 ± 0.9

3.2 ± 0.8

t值

-

8.0648

9.4094

8.1665

7.5476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在本研究中,针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新策略进行了效果观察,并通过传统组与实践组的对比,评估了不同管理方法对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指标进行观察,得出了以下结论。

从疼痛评分(VAS评分)来看,实践组患者在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传统组术后6小时的VAS评分为6.8±1.2分,而实践组为4.5±1.0分,表明实践组患者在术后早期疼痛感明显较轻。随着时间推移,传统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后12小时为5.9±1.0分,24小时为4.5±0.9分,48小时为3.2±0.8分,疼痛有所缓解;而实践组分别为3.7±0.8分、2.8±0.7分和1.9±0.5分,疼痛缓解速度更快。这表明,实践组的个性化疼痛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特别是在术后24小时内,实践组的疼痛控制效果更加显著。

实践组采用的新型疼痛管理策略通过多维度疼痛评估、个性化止痛方案、心理支持和多学科团队管理等措施,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5]。与传统组相比,实践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该策略在肝胆外科手术后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冬琴,李小兰,杨晓丽.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护理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04):688-690.

[2]雷宇,王莉,陶敏洁.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7-150.

[3]鄢平花,杨彤霞.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11):18-23.

[4]Wei S ,Xiaoping X ,Min Z , et al.Study on the effect of path-based pain nursing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hepatobiliary operation.[J].Minerva gastroenterology,2022,68(3):

[5]Limbua Y ,Acharyaa P B ,Mishrab A , et al.Evaluating postoperative outcome assessment tools in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lication index and Clavien-Dindo classification in a cohort of 1240 patients at a tertiary care center.[J].Annals of medicine and surgery (2012),2024,86(6):3288-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