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1
/ 2

针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分析

石芳华 柴增辉 周京朝 臧春柳 路瑞香 王春玉 王雪刚

唐县中医医院,科室针灸疼痛科,邮编072350

摘要:分析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针灸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对象收录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样本对象以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主,电脑抽号法分组,研究组、常规组,各30例,分别对其提供针灸疗法、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p<0.05)。结论: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而言,给予其针灸疗法进行干预,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疗法;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疾病的发生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相关,该病症属于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的一种,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的不断改变,导致慢性胃炎疾病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发展,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慢性胃炎患者而言,患者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嗳气等症状,但是部分患者的临床体征并不明显[2]。因此,需要积极对患者提供治疗。常规治疗主要以西医治疗更为多见,这种药物的应用虽然能够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缺乏远期效果。针灸疗法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措施,这种方式有助于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从而纠正患者的病情状况。因此,本文深入研究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针灸疗法治疗的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研究样本对象收录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样本对象以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主,电脑抽号法分组,研究组、常规组,各30例。研究组:男/女:15/15;年龄:39~69岁,均值(51.26±1.04)岁。常规组:男/女:16/14;年龄:40~68岁,均值(51.27±1.07)岁。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常规组

   对患者提供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以口服用药为主,用药剂量为0.5g/次,3次/d。给予患者替硝唑药物治疗,口服用药,剂量如下:1g/次,1次/d。

1.2.2 研究组

   对患者提供针灸治疗:对患者的印堂穴、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针灸,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穴位进行针灸,例如:如若患者存在肝气犯胃的表现,则需要加以肝俞穴;如若患者存在肾精不足的表现,则需要采用快针法对患者的主穴位进行干预,辅助穴位采用平补法,在得气后需要留针30min左右,每日对患者提供1次针灸,以7d为一个疗程,共对患者提供4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总分为100分,成正比。

1.3.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00%。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α=0.05检验水准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2检验,P<0.05 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研究组

30

86.12±2.12

88.53±3.25

87.17±3.65

87.72±1.35

常规组

30

72.21±2.23

70.37±2.64

78.04±2.27

72.16±1.82

T值

-

24.761

23.755

11.634

37.610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0

19(63.33)

11(36.66)

0(0.00)

30(100.00)

常规组

30

16(53.33)

10(33.33)

4(13.33)

26(86.66)

X2

-

0.617

0.073

4.285

4.285

P值

-

0.432

0.786

0.038

0.038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多发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此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更为多见,而且还与年龄、药物等因素相关,例如:长期进食过冷、过热的食物等,而且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在患病初期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感、反酸等症状[3]。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对慢性胃炎患者施以治疗的重要措施,以往临床多采用阿莫西林、替硝唑等药物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的应用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极易引起副作用发生。再者,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程周期相对漫长,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的风险,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质量[4]。在中医范畴内,中医认为脾、胃等组织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引起慢性胃炎发生的病机与脾虚、胃实相关。针灸疗法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这种措施的应用可以起到调节人体机体功能的作用。同时作用于患者的病灶部位,可以使患者的肌群保持放松的状态,并且能够调节患者的气血,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5]。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其他穴位进行针灸,相对更具有针对性的作用。通过对患者提供针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患者的胃酸分泌,调节患者的小肠、大肠等组织的蠕动症状,减轻患者的幽门痉挛,促进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针灸疗法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舒晓亮, 康凯, 钟静霞, 史哲溪, 柳先丽, 王铭河, 刘载道, 张勇胜, 姚颖.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 42 (01): 55-62.

[2]何恰恰. 浅谈老年患者消化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的研究[J]. 当代医学, 2020, 26 (17): 22-25.

[3]贾玉荷. 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 (08): 92-93.

[4]侯丽忠.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临床效果比照观察及药学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 (22): 20-21.

[5]吴越飞. 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及药学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 (04):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