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武术赋能学生体能训练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4
/ 2

校园武术赋能学生体能训练的研究

潘醒忠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不出汗”的传统教学状态,科学设置体能训练方案、合理设计运动负荷,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实现运动技能掌握和体质健康强化的目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为中学体育教学融合渗透校园武术赋能学生体能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理论支持。文章结合中学体育教学实例,从筛选体能训练要素、打造武术教学氛围、创新体能训练方式三个维度研究了校园武术赋能学生体能训练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校园武术;中学体育;中学生;体能训练

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生存技能和御敌手段,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通过劳动生产、冷兵器战争以及与自然搏斗而形成的。武术“健身强体”“防身御敌”“军事制胜”的作用使得其引入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凭借其特有的健身方式、锻炼方式、武术技术等推动学生肺活量、体力、耐力、运动技能等运动素养提高,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因此,在素质教育深化和教育教学持续改革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当聚焦学生体能训练,巧妙利用校园武术推动体能训练质量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校园武术的浸染下实现体能提升、体质强化,从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发展。

一、筛选体能训练要素,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校园武术是武术进校园过程中适合学生学习和体育教育的项目,有武术游戏、武术体操、武术防身、武术保健等不同形式。因此,校园武术赋能学生体能训练,需要中学体育教师全面梳理校园武术中符合体能训练的武术技术和武术知识,并结合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素养、运动能力等实际情况将校园武术元素和体能训练进行“拆分重组”[1]。这样,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感受到校园武术中蕴含的武术元素、武术文化、武术技艺等,进而激发他们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配合教师完成体能训练,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

比如,由于“隔代喂养”“物质条件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中学生群体中“小胖墩”的数量较多,他们往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呈现出力量不足、爆发力不强、耐力弱等情况。基于此,在开展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筛选校园武术中“太极拳”“八卦拳”等符合体能训练的元素,在有氧训练的过程融合渗透。“太极拳”“八卦拳”等属于中学生通过影视作品、课外书籍了解较多的内容,对其学习兴趣较大,教师就能巧妙借助“太极拳”“八卦拳”“武术操”等组织学生进行有氧训练,推动他们耐力、爆发力、体力等综合体能的提高。

二、打造武术教学氛围,规划体能训练方案

校园武术的元素呈现到体能训练过程,也意味着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能训练的模式发生转变。尽管校园武术中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元素较多,但是体能训练的本质依然聚焦“体能消耗”“运动强度”“技能难度”等内容,学生往往也会感到训练枯燥和训练乏味[2]。因此,打造一个武术教学氛围,合理规划体能训练方案,让学生能够借助武术教学氛围对校园武术产生学习共情和训练共鸣,对提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生活教学法、视听教学法等将校园武术中适合体能训练的内容呈现,让体能训练整体呈现出“寓教于乐”的模式,并在适配学生身体素质、体能发展、体育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提高自身体能。

比如,“武术操”作为结合了武术基本功练习和节拍操的校园武术锻炼项目,其涵盖的武术技能较多,运动量超过了一般的广播体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耐力和爆发力,还能辅助学生协调力、柔韧度等体能强化。基于此,教师可以规划一个符合中学生体能实际、运动水平和学习实际的“武术操”体能训练方案,打造一个多维呈现“武术操”内涵和特点的武术教学氛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和图片将“武术操”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法”等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直观生动学习“武术操”的技能要点和运动特征,进而在视觉感官的引导之下感受“武术操”,并积极参与“武术操”训练。同时,因为“武术操”中“踢弹”“弓步冲拳”“马步击掌”等教学时枯燥性较强,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操表演”,让动作标准的学生进行示范,更进一步凸显校园武术的教学氛围。此外,武术本身就是传统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借助“武术操”实施体能训练的过程播放一些豪情万丈的音乐,构建一个传统文化传播、爱国思想弘扬的武术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配合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更为精准的完成“武术操”的相关动作。

三、拓展延伸训练内容,赋能学生体能强化

校园武术赋能学生体能训练的本质在于教师让体能训练、体育教育和校园武术进行有机整合,让体育教育过程实现体能训练的同时拓展延伸校园武术的技术要点和知识要点,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提高体能、学习技能的同时实现校园武术知识学习和武术文化传承。所以,教师需要全面梳理中学体育知识脉络、归纳总结体能训练基本要素,将校园武术作为拓展教学和延伸训练的主要内容,实现中学生体能训练的综合化、创新化和系统化,最大程度保证学生体能得到强化。

比如,中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借助“往返跑”“蛙跳”“短跑”等训练中学生的反应能力、协调力、敏捷性、爆发力等。校园武术中“武术保健”中有关“武术帮助肌肉恢复”“太极拳提高身体平衡”等内容就可以与“往返跑”“蛙跳”“短跑”体能训练进行整合,作为学生在强化体能过程中避免运动损伤和进行运动恢复的训练补充。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有序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运动技能、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

结束语:

中学体育教育过程的学生体能训练,需要教师聚焦竞技体能训练和健康体能训练两个维度,重点针对学生的肌肉系统、功能系统、神经系统以及骨骼系统等实施协调力训练、柔韧度训练、爆发力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武术既包含了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内容,也囊括了套路性、技巧性的无氧锻炼项目。因此,校园武术融合渗透到中学体育体能训练过程是能够切实有效推动体能训练质量提高赋能学生体能强化的,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校园武术内涵及其赋能学生体能训练的价值,结合中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开展体能训练,推动学生的体能提升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金元.传统武术进小学校园的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J].武当,2024,(02):64-66.

[2]王涛.武术进校园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推广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1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