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个体心理治疗与家庭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4
/ 2

对比个体心理治疗与家庭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疗效

邹称林 黄金荣 蓝艳萍 张茂 李贞

赣州市人民医院 341000

赣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级科研计划项目 编号:2022-2-047

摘要:目的 观察个体心理治疗与家庭心理治疗干预,在临床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60例,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A组20例、B组20例、C组20例。A组实施药物联合个体心理治疗、B组实施药物联合家庭心理治疗、C组实施药物治疗。结果 干预工作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抑郁评分,B组低于A组、C组(P<0.05);所得研究数值自伤行为发生次数,B组低于A组、C组(P<0.05)。结论 在B组的治疗过程中,给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药物联合家庭心理治疗干预,其实施后的效果相对较好,患者的心理状况得以改善,自伤行为发生次数得以减少,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属于临床上常见、多发的心理障碍的一种[1],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且部分患者还存在割腕、吞药等自伤的行为,对其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为改善这一情况,需及时实施积极的治疗干预。临床上常应用药物实施治疗,但是在出院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还需同时加强心理治疗干预。而家庭心理治疗对比个体心理治疗,其效果更为显著[2]。此研究观察B组2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药物联合家庭心理治疗干预实施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60例,为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院内诊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A组20例、B组20例、C组20例。

A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区间14岁-17岁,平均(15.14±4.13)岁;B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区间13岁-16岁,平均(15.23±4.15)岁;C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区间12岁-17岁,平均(15.19±4.08)岁。将观察对象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比较,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A组:给予患者每日予舍曲林100mg及每个星期两次的个体心理治疗;B组:给予患者每日予舍曲林100mg及每个星期两次的家庭心理治疗,A、B组各做8次;C组:给予患者每日予舍曲林100mg治疗干预。3组均继续服用同剂量舍曲林维持治疗12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抑郁焦虑评分: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析试验对象研究相关数值,了解其负性情绪变化的具体情况。

1.3.2自伤行为发生次数:应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随访12个月,了解其自伤行为发生次数变化的具体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实施软件 SPSS 26.0 计算,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x±s”,“t”作为检验方式,统计学差异性以P<0.05为标准。

2  结果

2.1抑郁焦虑评分

三组患者在结束干预之后,其抑郁焦虑评分的变化,B组(9.84±2.13)分与A组(12.71±2.62)、C组(13.85±2.26)分比对后数值更低(P<0.05)。

2.2自伤行为发生次数

三组患者在结束干预之后,其自伤行为发生次数的变化,B组(5.63±0.34)次与A组(7.59±0.13)次、C组(8.94±1.46)次比对后数值更低(P<0.05)。

3  讨论

青少年抑郁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自身的学习、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不仅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同时还会伴有割腕等自伤行为。临床上常给予患者抗抑郁治疗药物实施干预,在住院治疗期间,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出院之后,患者受到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将会出现情绪波动等情况,其后期的干预效果欠佳。为改善患者的症状,需同时联合心理治疗,对患者及时展开积极的心理疏导,改善其负性情绪[3]。家庭心理治疗与个体心理治疗对比后,能够发现家庭心理治疗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通过家庭环境,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及情怀,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改善其错误的认知,并通过对家属的健康教育,积极发挥家庭支持的作用[4]。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情绪逐渐稳定,有效提升预后。

以上综合可证,青少年抑郁症在治疗期间实施药物联合家庭心理治疗干预,疗效较好。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将其自伤行为进一步减少,适宜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薛树龙,黄群群,乔云云,等.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1):48-51.

[2]朱蕾,李志鹏,胡闻倩. 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与家庭心理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9):80,82.

[3]李承美,倪纯纯,肖玉昐. 团体叙事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23,38(10):86-89.

[4]范燕飞,陈芙慧,胥爱萍. 家庭治疗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16):4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