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48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对比不良情况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心理状态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显著降低了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多种因素,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常常面临挑战。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患者胃内的残余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营养支持指导[1]。与传统的X线或胃镜检查相比,床旁超声监测具有非侵入性、实时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能够在不影响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实时监测患者胃内的残余量,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的情况,避免因营养支持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床旁超声监测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营养过剩;床旁超声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指导,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2]。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具体应用和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8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1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在32-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5.3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在3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6.3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的营养支持、饮食指导、药物治疗、病情监测等。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并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营养状况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具体操作(1)组建床旁超声监测小组:由经验丰富的超声技师和临床营养师共同组成,确保监测过程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小组成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熟悉床旁超声设备的操作及胃残余量评估的标准流程。(2)监测前准备:在每次监测前,需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无剧烈活动或情绪波动,以减少外界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同时,准备好超声设备、耦合剂及必要的消毒用品,确保监测过程的安全卫生。(3)监测过程:首先,让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充分暴露腹部。然后,超声技师将探头置于患者上腹部,通过调整探头角度和深度,清晰显示胃腔及内容物。在实时监测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胃蠕动情况、胃壁厚度及胃内容物分布,以准确评估胃残余量。根据评估结果,临床营养师将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4)记录与反馈:每次监测结束后,需详细记录患者的胃残余量、营养支持方案调整情况及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定期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反馈监测结果和营养支持方案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3]。
1.3 观察指标
(1)不良情况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不良情况,如误吸、胃反流、中断肠内营养等,计算不良情况发生率。
(2)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比较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情况发生率
护理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误吸 | 胃反流 | 中断肠内营养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24 | 2 | 2 | 2 | 6(25.00) |
观察组 | 24 | 1 | 0 | 0 | 1(4.17) |
X2 | - | - | - | - | 4.181 |
P | - | - | - | - | 0.040 |
2.2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24 | 56.89±6.21 | 50.22±4.98 | 58.88±7.11 | 52.12±5.88 |
观察组 | 24 | 56.96±6.36 | 42.79±4.84 | 58.97±7.09 | 43.95±5.68 |
t | - | 0.599 | 5.752 | 0.558 | 5.525 |
P | - | 0.552 | 0.000 | 0.536 | 0.000 |
3. 讨论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了实时、准确的监测手段。通过实时监测胃内残余量,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这不仅有助于避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的情况发生,还能有效预防因营养支持不当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4]。与传统的X线或胃镜检查相比,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床旁超声监测具有非侵入性,无需患者进行特殊准备或忍受疼痛,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其次,床旁超声监测具有实时性和可重复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监测,为临床提供及时的营养支持指导。此外,床旁超声监测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便于在基层医院和临床科室广泛应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可能与床旁超声监测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关,让患者感受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关怀。此外,床旁超声监测还提高了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掌控感和参与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通过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显著降低了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熊芳婷,胡敏,凌颜,姚莹,毛珍珠.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6):72-76.
[2]吴琪,朱保锋,陈建荣.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指导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23,24(01):46-50.
[3]朱利娟,张琳.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2):964-967.
[4]陈伟花.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6):159-162.
[5]侯锦,郭爱敏.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应用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1,36(0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