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大地》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王龙一家人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富农的故事。在《大地》里,作者以同情的笔触和白描的手法,梳理了《大地》中塑造的农民形象,探析了作品中诠释的土地情节。赛珍珠的《大地》以其深刻的农耕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我们理解中国农耕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和启示。
关键词:赛珍珠;《大地》;农耕文化
引言
农耕文化,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形态,不仅塑造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中国的农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紧密相连,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大地》正是这样一部反映中国农耕文化的小说,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20世纪初中国农村生活的窗口,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大地》中的农民形象,深入分析《大地》中的土地情结,探讨土地在农耕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一、《大地》中的农民形象
赛珍珠的《大地》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塑造了以王龙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对生命有着深厚的敬畏,并拥有坚韧的生命力。他们依靠土地,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然而当他们与土地分离时,这种力量也会随之消散。
(一)顽强的生存意识
作为《大地》的主人公,王龙和阿兰在面对艰难的生活条件时,积极与命运抗争,展现出主人公顽强的生存意识。阿兰是一个沉默的女人,即使面对巨大痛苦,也会默默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面临生存机会时,她杀死了自己的女儿。表面上非常残忍,但究其本质是迫于生存的无奈。作者用这个过程理性地描绘了阿兰顽强的生存意识。在随后的生活中,阿兰虽面临重重磨难,但从未被打败。
(二)强烈的土地依赖
在《大地》中,王龙对土地有着执着的爱,土地是他精神力量的源泉。王龙深受土地的影响,他坚韧、勤奋、善良,拥有无穷的力量和不竭的斗志,是一个具有传统农民精神美德的积极角色。即使遇到严重干旱,家庭不得不逃亡,王龙也没有放弃对土地的爱,他对土地的爱支撑了他的生命。
然而,当他远离土地时,王龙处于精神混乱和没有斗志的状态,人性中的贪婪和好色的一面逐渐显现。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嫖娼、纳妾、吸食鸦片开始成为他生活中的常客。尽管财富得到了满足,但他的精神总是处于空虚状态,身体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健康。因此,土地是王龙生存的根基,更是精神的支柱。
二、大地中的土地情结
土地在《大地》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展现出中国农民对土地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归属感,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一)土地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在《大地》中,赛珍珠通过王龙这一角色,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民如何通过辛勤劳作,从拥有一小块祖传土地的小农逐渐变成拥有八百亩土地的富农。这说明土地是家庭的经济基础,是他们生存和财富的来源;其次,只有通过勤奋工作、节俭和高效利用土地,人们才能提高其生产力并创造更多财富。
王龙与土地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视土地为生命,认为土地是财富的源泉。王龙和他的妻子阿兰精心耕作他们的土地,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节约家庭开支。在王龙看来,土地的重要性堪比人的生命,因为它是农民财富的来源。农民没有了土地,他们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对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基础和支柱。当灾难来临时,王龙的叔叔和其他村民把王龙家洗劫一空。面对这种情况,尽管王龙也感到害怕,但当他想到土地时,他就觉得无比安心,因为土地永远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在王龙的心目中,土地是财富的源泉,是家庭建设的基石。因此,当王龙和阿兰得知黄家要卖地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购买。在随后的饥荒年份中,王龙又购买了大量的土地。重要的是,即使在获得大量土地之后,王龙依然坚决不出售任何土地。
总之,根据赛珍珠的观点,通过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来获得财富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方式,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同时也证实了土地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的重要性。土地可以为农民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因此农民才如此依恋它。
(二)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情感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收入的来源和生活的保障,农民自然对土地产生了深厚的依恋和强烈的归属感。
1. 农民的情感支撑
在《大地》中,王龙对土地有着强烈的热爱,在他眼中,土地不仅为他带来了财富,还治愈了他的烦恼。王龙对土地的热情在他生活条件和地位发生变化时仍然没有改变,无论是在他的婚礼上,还是当灾难降临时,王龙都因拥有土地而感到满足。王龙讨厌城市生活,在城里生活会让他感到不安。当他得知他的第二个儿子在城市里成为了一个小偷时,王龙毅然决然要回到土地上。
2. 农民的最终归宿
农民生于土地,长于土地,劳作于土地,死后葬于土地,这被认为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在《大地》中,当王龙临终时,尽管他已经住在城市里,但他坚持要回到农村的土坯房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阿兰和他父亲去世后,王龙选择了一块上好的地,并确保所选的墓地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他自己和他的后代。对王龙来说,他的身体和灵魂都属于土地,因此入土为安也是他最完满的归宿。
综上,作者以土地为主题,利用当时的社会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一系列的传统中国农民形象,这在当时的美国和中国的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结论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赛珍珠在《大地》通过农民形象、土地情结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她的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为我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梁志芳.中国农村生活的史诗——赛珍珠小说《大地》的文学人类学解读[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6-31.
[2] 赛珍珠.大地[M].王逢振,马传禧,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3] 王爽.从赛珍珠《大地》中看安泰式人物形象——王龙的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 2017(36):54-55.
[4] 延缘.赛珍珠《大地》中的土地观念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09-112.
[5] 赵梅.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J].美国研究,1993(01 ):137-152.
作者简介:
王娟(2000.1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本科学历,英语专业。
张红菊(1982.3-),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擅长英语教学,美国文学方面的研究。
“论文来源:2024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