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消化内科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5
/ 2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消化内科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徐肖肖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消化内科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消化内科留置胃管患者64例, 以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 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患者(18.7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内科留置胃管患者行集束化护理, 可以减少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可能性, 患者也更满意。

关键词: 消化内科;留置胃管;集束化管理 非计划拔管;护理满意度

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针对特定问题而实施的循证护理模式,其核心宗旨在于提升患者护理的质量水平。在消化内科领域,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留置胃管,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这不仅对患者的鼻黏膜造成损伤,还可能加重原有病情。鉴于此,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我院消化内科留置胃管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非计划拔管方面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选取2023年6月至12月期间消化内科住院且接受胃管留置的患者共64例,按护理手段的差异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包含32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跨度为26至69岁,平均年龄为(50.12±5.56)岁;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介于25至70岁,平均年龄为(51.33±5.20)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标准的护理服务,其中包括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以及常规的胃管留置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享有了更为综合的集束化护理,具体包含以下细致入微的护理项目:

(1)认知教育。在患者接受胃管留置前,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向患者详尽阐述集束化护理的深远影响及其核心内涵,以此协助患者对集束化护理形成正确理解,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顺应性和协作程度。

(2)妥善固定胃管。首先,用温热的毛巾对胃管进行彻底擦拭,随后采用双套结寸带对胃管进行严密的固定。选用尺寸为5毫米×10毫米的橡胶布,将其粘贴于鼻管外露部分。接着,取一根60厘米的肩带,对折后按照交叉打结的方式,稳固地固定在橡胶布之上。

(3)约束患者肢体。如患者表现出较低的依从性,同时情绪波动明显,易怒且烦躁不安,其非计划性地自行拔除管路的风险显著增加。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必须采取恰当的肢体约束措施,如指导患者穿戴特制的约束背心、护腕等。同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大对这类患者的监护力度,确保患者的胃管固定牢靠,避免脱落。

(4)镇痛护理。非计划性拔管在留置胃管患者中常见,其中之一的原因便是患者遭受难以忍受的痛楚。因此,医护人员需细致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患者疼痛难耐,应迅速实施有效的镇痛或镇静措施以缓解其不适。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如下:取本院自制护理满意情况调查问卷发放于所有患者,共计三个选项,即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100%-不满意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19.0SPSS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行X2检验,以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患者(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拔管例数

非计划拔管率

对照组

32

2

6.25%

观察组

32

6

18.75%

X2=3.542,p=0.024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2

14

12

6

81.25%

观察组

32

11

19

2

93.75%

X2=2.901,p=0.018

3 讨论

    在临床消化内科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受到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困扰,例如胃溃疡、肠梗阻、胰腺炎等,常常需要通过留置胃管来进行必要的医疗干预。胃管的使用对于进行胃肠减压、清除胃肠道内容物、减轻腹胀、提供营养支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患者可能会因为不适、焦虑、意识不清或无意识的动作等原因,导致胃管非计划性拔出,即患者在没有医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拔除胃管。这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消化内科中最常见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

    此类非计划拔管事件不仅可能对患者的黏膜造成损伤,导致出血或感染,增加再次插管的难度和风险,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还可能因为胃管的意外拔出而影响到原本的治疗计划,加剧病情的危重程度,影响治疗效果。在极端情况下,非计划拔管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它是留置胃管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实践方法,它将一系列经过验证的护理措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集束化护理措施,而对照组则继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消化内科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具体来说,集束化护理通过运用基于循证治疗和护理的策略与措施,并严格执行护理策略中的各项内容,如肢体约束、胃管固定等,同时从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其他相关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非计划拔管的潜在风险因素。例如,护理人员会接受专门的培训,学习如何正确固定胃管、如何与患者沟通以减少其不适感、如何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导致非计划拔管的高风险行为。此外,医护人员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留置胃管的重要性,以及非计划拔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通过对消化内科患者留置胃管的过程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手段,如开展认知教育、科学固定胃管、对患者进行有效肢体约束以及实施镇痛护理等环节,旨在降低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确保胃管留置的成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霞.集束化护理理念的临床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 2021, 23 (2) :181-182.

[2]宋秀婵, 邓婉娣.新型约束工具的使用特征及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 2021, 11 (6) :537-539.

[3]李丽.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 (3Z) :259-259.

[4]郭彩霞.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海南医学, 2013, 24 (4) :609-611.

[5]陈霞.集束化护理理念的临床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 2015, 23 (2) :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