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穴位理论为指导的多感觉训练技术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5
/ 2

以中医穴位理论为指导的多感觉训练技术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

郑茶凤,章潇雅,张琪通讯作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穴位理论指导的多感觉训练技术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成效。方法 抽取我院康复科 100 例吞咽障碍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与多感觉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及中医穴位理论指导的多感觉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穴位理论指导的多感觉训练技术能改善吞咽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中医穴位理论;多感觉训练技术;吞咽障碍;康复效果

吞咽障碍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极为常见,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感觉训练技术虽对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但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中医穴位理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本研究巧妙地将二者有机结合,旨在构建全新的更有效的吞咽障碍康复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 2022年 1 月至 2022年 12 月我院康复科吞咽障碍患者 100 例。均经洼田饮水试验确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3 级。

(2)病情稳定,意识清,无沟通障碍。

(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2 排除标准

(1)脑出血 2 周内。

(2)口腔溃疡或咽喉肿痛影响摄食。

(3)有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组方法

100 例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3.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和多感觉训练:常规康复护理包括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舌肌、咀嚼肌等主动训练,通过使用发出“啊”音提升其软腭训练,颈部则以运动配合吞咽口水等动作与呼吸训练。多感觉刺激训练每天三次,每次 1 小时,包括温度易化刺激法、手法机械刺激治疗、舌肌与咀嚼肌主被动训练、颊与喉部内收肌训练、呼吸及咳嗽练习、摄食训练、口面颊体操、下颌及舌运动。

观察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和中医穴位理论指导的多感觉训练:常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相同。多感觉训练中,对于触觉及味觉刺激方面,侧重于穴位点刺激,初选廉泉、天突、承浆、颊车、完骨穴。穴位按摩手法为腕微屈,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顺时针环旋摩动穴位,力度由小到大,以患者感到局部“酸痛”、能承受为度。

1.4 评价指标

洼田饮水试验:分别于治疗前 1 天、治疗 2 周末、治疗 1 个月末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洼田饮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吞咽功能评估方法,让患者端坐,喝下 30ml 温开水,观察其饮水过程,根据饮水情况分为 5 级。Ⅰ级:能顺利地 1 次将水咽下;Ⅱ级:分 2 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Ⅲ级:能 1 次咽下,但有呛咳;Ⅳ级:分 2 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Ⅴ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临床疗效:以治疗 1 个月后吞咽障碍改善的程度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Ⅰ级。

(2)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

(3) 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饮水试验评定Ⅲ级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图片 1 ± s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 周末和 1 个月末,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表 1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比表( 图片 2 ±s)

时间

观察组(n = 50)

对照组(n = 50)

 t 值

 P 值

治疗前

4.25±1.02

4.18±1.10

0.325

0.746

治疗2周末

2.86±0.85

3.52±0.98

4.278

<0.001

治疗1周末

1.58±0.62

2.35±0.79

6.852

<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 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疗效

观察组(n = 50)

对照组(n = 50)

χ2值

P 值

治愈

28(56.0)

 15(30.0)

7.067

0.008

有效

 18(36.0)

23(46.0)

1.087

0.297

无效

 4(8.0)

12(24.0)

5.761

0.016

总有效率

 46(92.0)

38(76.0)

5.761

0.016

3. 讨论

3.1 中医穴位理论在吞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中医认为,吞咽障碍大多是由于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因为相关穴位与吞咽功能关系密切,按摩刺激这些穴位可激活神经通路,增强吞咽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3.2 中医穴位理论指导的多感觉训练方案的优势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所采用的方案明显优于对照组。它将穴位按摩与多感觉训练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康复体系。这种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按摩手法简单,家属经过指导容易掌握,方便患者出院后的持续康复,而且成本低廉,几乎无副作用。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刺激穴位有限等不足。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探索更多穴位组合疗效,优化方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穴位理论指导的多感觉训练技术对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励建安.康复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全爽,邵秀芹,陈盼,等.多感觉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21,22(05):47-51.

[4]王江玲,戴新娟,施琪,等.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20,34(05):821-827.


[1]基金项目: 江西省中医药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20A0204)

第一作者: 郑茶凤( 1971-) ,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康复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