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良好家风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社会政治生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7
/ 2

以大学生良好家风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社会政治生态

师家慧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18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网络“亚文化”现象日益渗透,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工作造成巨大挑战。高校应主动发挥阵地作用,引导良好家风建设,共同培育学生积极心理,以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动经济发展与政治清明。

关键词:大学生;家风建设;涵养;社会政治生态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志码:A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这一重要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布局,体现党中央建设风清气正社会政治生态的坚定决心。《意见》提出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培育高尚品格,涵养政治生态,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托底,新时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风清气正社会政治生态,以大学生良好家风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社会政治生态至关重要。

一、家风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实现社会渗透

在我国,“家国一体”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将家庭建设纳入国家政治管理,家庭道德与国家道德共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礼记·大学》中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唯有正心、修身、齐家,方能国治、天下平。农耕时代下家庭经济的自给自足也体现出良好家庭建设对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支撑。

古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自古以来,家教教育对个人的人生发展影响深远,名臣将相大多拥有严格家教,功名显赫或是名垂千古也都和家风传承息息相关。杨家将何以一家之性世代凭忠君爱国、敢于牺牲流传古今,这与杨家奉行的“忠孝勤俭”家训密不可分,在后代中仍一以贯之。

家风形成具有时代的特殊意义,良好家风是家庭建设与社会发展不断融合贯通的产物,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是一个时代道德规范的典型范例。子女接受家风家训教育,在行为处事中秉持家风观念,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家风建设。口碑是对家风、家庭、家族的肯定,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具象化的认可。在社会关系发展中,这种贴近生活的精神品质也会随时间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潜移默化中形成中华优秀文化的良性传承。

二、家风建设涵养大学生廉正清明精神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庭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第一任老师。正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父母长辈为人处世是最早、也是最直接影响大学生人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在大学生建立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中影响深远。

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出现,他们在媒体流量中传播浮华、奢靡生活状态,吸引人们关注的同时引起普通民众心理上极大的不适,同时引发对“一代”们成果的质疑,造成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常理来说,这些“二代”们应该是人人羡慕的对象,比一般人赢在了所谓的“起跑线”,之所以引发社会大众的不适,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可能远不能匹配上所拥有的,这与传统的“付出收获均衡”文化相悖。同样是这些“二代”们,当努力和付出被社会大众看到后,人们往往会给予更多赞扬,同时对于他们的家庭教育给予充分肯定。

现实中,当代大学生何尝不是艰苦朴素老一辈的“二代”们,在相对丰富的物质资源下成长起来,很少尝过穷苦的滋味,更不用说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品质。然而,社会上却不乏努力奋斗、勤俭节约的青年一代,究其根本,与父母长辈的谆谆教育与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父母在为家庭物质基础积累努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染到子女,他们在享用家庭提供的物质资源时,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物质资源的得来不易,并将这种感同身受转换成对物质资源的珍惜,引发子女想为回报家庭进而无形中继承父母、家庭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涵养出青年一代廉洁清正的精神自觉和行为自觉,有助于家风建设的良性循环和良好社会风气的渗透。

三、文化继承与时代传承协同保障廉洁文化持续发展

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廉洁文化的继承与传承责任同样在青年一代肩上。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质,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廉洁价值观,并在行动中予以践行。廉洁家风建设正是对传统廉洁文化的继承与传承。父母对家风中廉洁文化的继承,赋予时代背景下的廉洁文化新内涵,并将这种价值观教育内化为指导子女的实践活动,使廉洁文化家庭成果与社会实践相互作用,赋予传统廉洁文化社会化特性,推动社会廉洁文化建设。

子女对父母廉洁价值文化的认同与继承,外化为社会实践活动,并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这种潜在价值标准会影响社会链条上更多子女,而这些不同家庭的子女受廉洁价值文化的影响,在家庭活动中,也会影响到父母家人等,促使廉洁价值文化在不同家庭中渗透、发展。众多家庭对廉洁文化的多样理解与继承,推动廉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家风建设是一种文化继承,子女将这种廉洁文化价值观外化为实践行为的过程是时代传承新的表现形式。社会是由众多个家庭结构组成的,家庭单元内部的廉洁价值观良性互动直接促成社会廉洁文化的建设,促成社会大众对廉洁文化的普遍认同与行动自觉,进而保障社会廉政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四、以大学生良好家风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社会政治生态的思考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实现,廉洁文化建设更应该细化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涉及每个家庭、每个人。

打造“廉洁家风”校园文化。高校层面注意挖掘勤勉奋斗、品学兼优学生典型。借助学校红色教育基地、廉洁文化宣传墙等校园文化宣传阵地,布置廉洁家风教育学生家庭风采展,将优秀学生家风故事以舞台剧、朗诵等形式进行展示,邀请学生及家长现场观看。在大学生涯发展阶段,发挥廉洁家风榜样力量,引导大学生以“廉”为荣,逐渐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同时作为党员、干部子女,大学生秉持廉洁自律品行对于家庭是一种内在保障。

塑造大学生廉洁风貌。高校文化教育涉及众多方面,学生管理服务内容丰富细致,尤其是在大学生评奖、评优、评先过程中,极易出现不良竞争、弄虚造假等现象,破坏良好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评选者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选拔原则的同时更要注重考察学生廉洁品行,确保在民主选举中不存在拉票、恶意中伤他人等不良竞选行为。此外,更要注重考察学生干部作风、学生日常表现,综合个人品德素养评价,最终确定推荐人选并进行公示。对于调查中发现的个人品德修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实施一票否决。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工作的各个方面,严格考察学生廉洁价值素养,这样选拔出来的学生才更有说服力,利于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五、参考文献

[1]张务农,胡蝶.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高教),2024,(08):4-10.

[2]陈飞,牛楠森,易凌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实践力量和重大贡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3,35(05):3-20.

[3]黄长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问题检视、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7):82-87.

[4]李辽宁,雷凤仪.以家风建设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

基金资助: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教育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24SJSZ048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师家慧(1993-)女,江苏徐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