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农业农村局 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近年来,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增收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本文根据六安市金安区产业发展现状,并通过一定的定量分析,对金安区产业发展促进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增收进行具体阐述,同时,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思考方向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脱贫地区;脱贫人口;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战略调整的必要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才可以实现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上升[1]。近年来,金安区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工作的深入推进,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到乡到村产业项目比重逐年加大,促使村集体经济增收明显,同时,对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起到
王付春;男;1989年6月生;硕士;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贫困监测信息中心。
一定作用,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对脱贫人口产业增收较为缓慢,需要积极应对和妥善化解。
1.金安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1.1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金安区根据“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航母引进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提质增效”“茶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战役,坚持规模化、融合化、品质化、绿色化、标准化方向,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构建金安脆桃、皖西白鹅、湾区蔬菜、泉水龙虾4大主导产业,茶叶、蚕桑、中药材、油茶、葡萄和休闲农业等为补充的优势特色产业。金安脆桃现有桃园面积13万亩,年产值13亿元,亩均综合效益约6000元;湾区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值达到16亿元,亩均综合效益约10000元;泉水龙虾(稻虾共作)20.09万亩,年产值12亿元,亩均综合效益约2000元;茶园总面积2.66万亩,年综合产值3.05亿元,亩均综合效益4000元;蚕桑面积1.3万亩(其中果桑0.3万亩,养蚕1万亩),年产值1.32亿元,亩均综合效益约5000元;中药材1.1万亩,年产值0.78亿元,亩均综合效益约4000元;葡萄面积0.4万亩,年产值0.8 亿元,亩均综合效益约2万元。
1.2扶贫(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状况。2016年-2022年,金安区财政扶贫(衔接)资金投入15.15亿元,其中用于产业投入6.48亿元,产业总占比42.78%。从投入方向和项目规模看,2018-2020年,主要聚焦户脱贫、村出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实施一些“双基”补短板项目以及“小弱散”到户类产业项目,如光伏、小额信贷、到户产业奖补等。单个到乡到村产业类项目基本上在10-50万元不等,超400万元的为零。2021年以后,逐步提高产业项目资金占比,2021-2022年衔接资金投入超过400万元的到乡到村产业项目22个,资金总额1.088亿元。
1.3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性净收入比重状况
近年来,金安区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扶持农业特色产业,脱贫人口通过自种自养、产业务工、土地流转、合伙发展等利益联结方式,生产经营性净收入逐年提升(见表1),占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注: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生产经营性净收入有所下滑,主要受当年旱情影响)。
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性净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表1)
年度 | 人均生产经营性净收入(单位:元) | 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 比重 |
2018年 | 1794 | 11960 | 15.00% |
2019年 | 2113 | 13381 | 15.79% |
2020年 | 2193 | 13816 | 15.87% |
2021年 | 2914 | 16735 | 17.41% |
2022年 | 2718 | 18957 | 14.34% |
2.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带动不明显。农业产业总体上特色不明显,规模小,层次低,带动力不强,没有形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一二三产业更没有得到融合发展。发展的特色产业多数以畜禽、水产养殖和经济林果种植为主,粗放经营,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对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作用发挥不太明显。
2.2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缺少规划。没有制定符合金安实际的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产业发展规划。各地谋划特色产业项目大多立足本村、本乡镇,规划不具体,缺乏长远考虑,致使产业规模小,难以形成合力。同时,由于受防止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因素制约,土地指标严重不足,一些谋划好的农业特色产业项目难以落地。
2.3农业品牌影响力不强,难以形成拳头产品。大多数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处在市场边缘位置,严重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推广与宣传的重要性[2]。如,金安脆桃、湾区蔬菜、皖西白鹅等产业都有一定规模,但缺乏优质品种和拳头产品,品种多而杂,缺乏大规模单一品种,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没有大的市场影响力。
2.4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净收入体量偏小。
2022年,金安区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18957.78元,其中生产经营性净收入为2718.02元,占比14.34%,与2021年相比,生产经营性净收入下降 196.46元(2022年受旱情影响较大),且与 2022年金安区农村地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生产经营性净收入5207元,占比28.3%),体量只有其一半左右。
3.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对策和建议
3.1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制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系统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打破地域概念,坚持按产业适宜区域确定发展规模和发展片区,形成“一县一业”大产业格局。
3.2突出扶优扶强,纵向拉长农业产业链。应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突出农业产业发展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重点打造和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载体和新模式,让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3]。
3.3突出创业创新,畅通农产品产销市场渠道。加强农村电商和物流规划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补齐各地农产品存、储、运、售短板。重视农村经纪人队伍培育,利用电商线上优势,培育“网红”,架起农户与市场桥梁。借助松六合作契机,多寻求在农业园区共建、品种培育、树立品牌等农业全产业链方面进行长期交流合作,帮助金安区多培育、多加工、多销售优质特色农产品。
3.4突出党建引领,提升乡村干部发展农业能力。基层党组织是“产业兴旺”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持续优化提升村级干部队伍,注重村干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经营发展能力的考查和提升,让德才兼备的致富带头人进入党组织书记人才库[4]。同时,抓住机遇,加强培训,多釆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璐;湖南省脱贫地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3年
2.马新玲;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构建及建议[J];现代企业;2021年03期
3.周林洁、傅帅雄;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关键与路径 [J];农业经济;2022年8期
4.杜爱华;山东省梁山县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