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2
/ 2

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研究

贾春雪

110106199712262720

摘要: 目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策略及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遵循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干预方法进行循证实践,最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防护知识知晓率及防护行为依从性。结果:干预后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实施循证护理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知晓率和防护行为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防针刺循证护理实践可有效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提高其防护知识水平和防护行为依从性。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循证护理

一、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部门,具有任务重、工作繁忙、工作强度大、环境复杂等特点。这也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急症科护理人员十分容易遭受针刺伤。针刺伤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至关重要[1]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方法,通过系统地检索、评价和综合现有的最佳证据,为护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实践在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效果[2]

二、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急诊科全体执业注册护理人员。排除因非在岗人员(包含进修,轮转,产假)人员,共计116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3.2±0.6岁。

2.2研究方法

针对选取的研究对象,采取循证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流程如下:

①采取问卷调查法对116名护理人员进行针刺调查问卷,询问确定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

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循证护理小组汇总与针刺伤发生相关联的因素,确定循证问题,系统查询文献获取循证支持,制订最佳干预方案并循证护理实践。

三、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及干预方法

3.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差

3.1.1循证问题

对于急诊护理人员而言,其工作具有节奏快、强度大、时间紧张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在护理过程中许多的护士都表现出了职业防护一时薄弱,自我防护意识差的问题。例如,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操作不规范,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防护器具的佩戴,尖锐物品没有收纳意识。

3.1.2循证支持

(1)缺乏职业防护教育

虽然在当前的护理职业教育当中,虽然存在一些职业防护教育,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造成在工作期间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

(2)职业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调查发现,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防护培训也是导致职业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之一。没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或培训不到位,对防护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不熟悉,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正确落实。同时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护理人员容易产生侥幸心理,不认真执行防护措施。

(3)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调查研究发现许多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对针刺造成的对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了解有限。例如,不清楚不同血源性疾病的潜伏期、症状以及对身体的长期影响。也正是这种认识的不足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容易被感染,从而在操作中放松警惕。

3.1.3干预方法

(1)加强培训

制定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计划,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集中授课、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法进行针刺防护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含针刺伤的危害、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锐器处理方法等内容。

(2)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规范。进行全过程急诊针刺防护监督管理。

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操作不安全、不规范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制止。同时对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2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差,不遵守操作规范

3.2.1循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职业防护依从性差的问题较为突出。例如部分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严格的遵守操作规范,存在和患者血液和体液等具有传染性物品的接触。在尖锐物品接触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危险物品的分类和处置,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尖锐物品进行规范性处理。

3.2.2循证支持

(1)现有研究资料显示,在护理过程中职业防护意识的缺失是造成护理针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的护理认为在护理过程中,操作过程不规范危害性不足[3]

(2)心理学认为紧张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失误。急诊工作忙碌,压力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十分容易造成针刺事故。

3.2.3干预方法

(1)优化工作流程

首先针对急诊工作强度大,工作流程混乱的的问题进行工作流程优化。合理的进行职业分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工作流程混乱造成了防护意识的缺失。同时简化防护用品的取用流程,确保护理人员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取防护用品。

(2)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开展职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如举办职业防护知识竞赛、评选职业防护先进个人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加强员工的心理梳理,缓解工作压力,营销良好的工作环境。

3.3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够

3.3.1循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医疗机构对急诊护理防针刺的还总是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完善的针刺伤防护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其次,对防护设备和用品的投入不足;最后,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不深入、不系统,对针刺伤事件缺乏监督和处理不及时等。

3.3.2循证支持

(1)研究发现,医疗机构的重视程度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密切相关。重视程度高的医疗机构,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风险。

(2)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对不同医疗机构的调查对比显示,那些在针刺伤防护方面投入较多资源、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机构,其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依从性明显更高。

(三)干预方法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针刺伤防护管理制度,针对急诊护理过程中的所有操作人员进行职责的分工,明确规范操作流程。

(2)加大资源投入

增加对防护设备和用品的投入,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获得充足、优质的防护物资。

(3)及时处理和反馈

建立针刺伤事件报告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及时报告。医疗机构应迅速对针刺伤事件进行处理,包括伤口处理、医学评估、预防接种等,并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4周围环境因素影响

3.4.1循证问题

急诊科的周围环境因素对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工作空间拥挤、照明不足、噪音过大等。工作空间拥挤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增加针刺伤的风险;照明不足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视线,使他们在进行穿刺等操作时难以准确判断,容易出现失误而导致针刺伤;噪音过大则会干扰护理人员的注意力,使其在操作时分心,增加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3.4.2循证支持

(1)相关研究表明,工作环境拥挤的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工作空间宽敞的科室。在狭窄的空间内,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容易受到周围物品和人员的干扰,增加了针刺伤的风险。

(2)照明条件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准确性至关重要。低照度环境下,护理人员难以清晰地看到针尖和血管,容易导致穿刺失败和针刺伤。

(3)高噪音环境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压力和疲劳感,降低其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增加针刺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

3.4.2干预方法

(1)优化员工排班表,通过弹性的工作制度,营造出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心情愉悦程度,减少针刺事故的发生。

(2)优化急诊科室的灯光布置,提高急症科的光照强度,保证护理过程光线充足,减少失误针刺的情况发生。

四、结果评价

根据上述的循证护理的干预方法,笔者于24年1月于本院急症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急症科针刺防预干预实践。截止到9月底,如表1所示,采取干预实践之后,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急诊科针刺发生率为10.3%,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表1 干预前后急诊科针刺伤发生情况对比表

组别

人数

针刺例数

发生率(%)

干预前

116

68

58.6

干预后

116

12

10.3

参考文献

[1] 郭金玉,孙红,刘颖青,等.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行为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 (1):107-112.

[2] 王春青,胡雁.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964-967.

[3] 李佳,黄雪芳,李佳芮,等.针刺伤防护方案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