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习俗看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2
/ 2

从传统习俗看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

邱枫

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201108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迎来崭新局面,如何立足传统习俗拓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传承成效,备受业内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习俗在老年人精神文化中的价值,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贴近老年人群实际,创新精神文化载体等方面,探讨了老年人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习俗;精神文化;传承发展;目标策略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与挑战。当前形势下,相关部门理应宏观审视老年人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精准把握传统习俗在老年人精神文化中的现实地位,综合施策,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质效,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传统习俗在老年人精神文化中的价值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国家,老年人在传统习俗传承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其历经曲折复杂的社会变迁,亲眼见证了不同阶段社会的发展进程,对于传统习俗具有诸多亲历经历和感悟[1]。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传统习俗在老年人精神文化中的融合渗透,在拓宽传承与发展路径、突出传统习俗的多样性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诸多具有宏观导向的政策策略,为新时期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各级文化部门同样在提炼传统习俗文化资源要素,高效组织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与总结,在多个维度增强了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后劲,推动着老年人精神文化世界的丰富化和多元化[2]。尽管如此,受限于诸多主客观要素,当前传统习俗在老年人精神文化体系中的价值作用有待进一步凸显,老年人群体在传承与发展传统习俗中的社会地位尚且不足,理应立足时代发展背景,创新方式方法,推动老年人精神文化事业迈向新台阶。

2老年人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探讨

2.1贴近老年人群实际,创新精神文化载体

老年人群体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其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传统习俗的融合渗透应充分贴近老年人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充分借助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老年干部学校等场所的载体作用,搭建以老年人群体为主要面向对象的精神文化传承平台,组织开展符合老年人心理需求与期待的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参与传统习俗提供多类型载体。高效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介载体,开辟传统习俗专门栏目,传授多种类型的传统习俗技艺方法,鼓励老年人积极推陈出新,在代际之间实现传承与发展[3]。鼓励老年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自我情感体验,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2.2科学运用现代技术方法,推进文化反哺

现代技术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新时期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灵活多变的工具载体,使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取得的传统习俗传承效果更具实现可能。因此,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可合理利用网络媒介等工具载体,构建老年人精神文化资源与需求大数据,通过数据提前与识别,准确筛选符合老年人现实期待的传统习俗资源类型,持续有效满足老年人文化反哺意愿。利用先进技术工具,保持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动态跟踪与科学分析,拓展传统习俗在老年人群体中的覆盖范围,吸引更多老年人积极参与到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中来。探索传统习俗线上传承线下反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传统习俗传承的灵活性[4]

2.3增强传统习俗传承层次性,尊重老年人群体差异

不同老年人具有不同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和身体条件,在传统习俗传承与发展中同样应突出层次性与差异性,按照因人施教的方法要求,合理设定精神文化项目内容,务求精准,充分满足不同年龄与不同对象的差异需求。纵观以往老年人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实际,普遍存在传统习俗项目同质化倾向,精神文化传承的组织实施忽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生活方式差异,势必难以取得最优效果。因此,老年人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应有所侧重,针对老年人不同群体差异,在传统习俗项目和内容上加以区分,合理设定内容,准确客观描述不同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增强传统习俗传承的针对性。

2.4加强物质支持,完善相关制度规范

物质基础条件是现代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只有立足时代发展潮流,持续加强物质基础支持,才能从源头上为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持续赋能。一方面,应加大对老年人传统习俗传承的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养老保障基础覆盖面,有效解决老年人后顾之忧,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使老年人能够有基础、有条件沉浸于丰富的精神文化氛围之中。另一方面,制定详细可行的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制度规范,明确传统习俗在老年人精神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价值作用,使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开辟新型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3结语

综上所述,受框架体系、传承方式与效果评价等要素影响,当前老年人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制约着传统习俗融合渗透效果的优化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应摒弃传统陈旧的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理念束缚,建立健全基于全要素的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体系,在宏观范围内提取有价值传统习俗资源信息,密切结合老年人群体生活实际需求,丰富精神文化建设载体,为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质效奠定基础,为促进传统习俗有序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姚丹,胡鲜,李双辉,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对比分析——以四川省蒲江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7):152-155.

[2]梁淑双.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8):208-210.

[3]胡椿,李乾夫,胡曼云,等.我国西部城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突出问题——基于77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20,5(11):20-28.

[4]谢尊贤,牟萌.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下旬刊),2020(08):259-260.

[5]叶海燕,许正松.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改善措施——基于六安市的调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