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甘雨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 泸州市 646213)
摘要:新课改大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理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如何切实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剖析了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旨在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释放其独立思考与创新的潜能,最终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思维习惯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教师在其中扮演着绝对的主导角色。然而,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导致他们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兴起,我们急需打破这种传统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引领,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逐步构建起独立思考的学习框架,进而提升其综合素养和未来发展潜力。
一、培养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当今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已逐渐超越单纯的知识传递,转而更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精心培育,这一转变标志着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与积极进步,也彰显出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不仅能帮学生拓展逻辑思维广度与深度,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思维方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具备良好思考能力的学生将更能适应未来挑战,独立解决复杂问题。传统教学方式常常忽略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阻碍了学生思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现阶段特别强调思考能力的培养,正是为打破这一束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上得到充分发展。通过系统的思考训练,学生能在数学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建立起完善思维体系,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主要路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是显著问题,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将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通过死记硬背与机械练习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已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可能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与模式。
例如,教授《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仿真的“超市”环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这个模拟的“超市”中,教师可以扮演“顾客”角色,学生充当“售货员”,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如“一个玩具小熊售价13.8元,如果我买两个需要支付多少?买四个的话又是多少?”等,引导学生主动计算与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以及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
(二)拓展练习题,推进深入实践活动
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质上是在为学生将来能自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打下坚实基石,这也是深度教学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换言之,教师需坚守深度教育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习特性与需求,精心策划拓展练习,拓宽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如果教师无法与时俱进,未能及时更新教学手段,或者不注重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将难以准确洞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无法精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更遑论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方程》这一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构思如下问题:“假设三年前,一位父亲的年龄是他女儿年龄的六倍。到了2021年,这位父亲已经33岁了,那么他的女儿现在多少岁了呢?”此类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需要学生运用方程思维进行求解。通过精心设计的拓展性练习和深入实践活动的有力推动,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应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兴趣、作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引擎,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望强烈的阶段,学习兴趣往往直接影响学习态度与效果,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与多媒体内容充满热情的特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入,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
以《辨认方向》一课为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的准确认知,理解方向的相对概念,掌握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准确标注方向,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场生动有趣的方向认知游戏。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与方向相关的挑战性问题,如“从教室的后方数起,第三个同学和从前方数起的第四个同学之间隔着几位同学?”等。这类问题不仅考验学生的方向感,更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迅速给出答案,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己的快速反应与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游戏的天然热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游戏挑战,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教学效率。
结束语:
小学阶段,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为学生的长远学习铺平道路,着重培育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意识,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借助“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与小学数学的教学节奏保持同步,以此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并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如地运用数学知识,真正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以应对课堂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马永中.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学周刊,2021(6):57-58.
[2]彭文龙.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中国宽带,2021(1):154.作者简介:
王祖群(1982年2月-),女,汉族,四川省合江县人,合江县甘雨镇中心小学校书记、校长,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