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3
/ 3

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黄耿栋[[1]]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人们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思政课教师这一群体的融入,将会对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助力,本文通过对思政课教师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分析,阐明了思政课教师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建立完善的参与机制、创新校地合作新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治理能力、强化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四个维度,探索思政课教师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的实施路径,为思政课教师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基层社会治理、公共精神、公共事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治理”侧重于强调社会各界这一多方主体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公共事务。作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一员的学校思政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方面可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和资源力量,有助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助力;同时,也可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治理能力,掌握更多源于现实生活的思政课教学素材和案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一、思政课教师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紧密联系:合力共建和谐社会的坚固基石

(一)思政课教师群体的概念与特点

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通常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他们作为高等教育的灵魂工程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承载着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的重任,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塑造未来社会公民的关键力量。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投身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二)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与价值

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基层街道、乡镇、社区、农村等层面,通过政府引导、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主体参与的不同方式,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优化供给。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关乎着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在当前社会变革加速、利益格局调整的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仅可以为这一系统工程提供智力支持和科学决策依据,还可以促进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思政课教师与基层社会治理交融互促

思政课教师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交融互促关系。他们通过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传授有关社会治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同时,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平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现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这种交融互促的关系不仅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也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塑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与道德风尚

思政课教师凭借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居民的道德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通过举办“四史”宣讲、文化讲座、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等方式,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居民传递正能量,一方面推动社区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道德风尚,另一方面也促使居民们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为基层治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拥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并经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科学方式梳理和验证,提出基层社会治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治理方案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这些建议和方案,以及思政课教师参与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还有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推动基层民主决策与科学治理的实现

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深入了解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推动基层民主决策和科学治理的实现。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居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等活动,了解居民的意见和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引导居民积极表达意见和诉求,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从培养公民公共精神的视角入手,着重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同时,思政课教师还通过监督和评估治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确保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思政课教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引领示范与价值传递的重要力量

(一)引导基层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

思政课教师作为价值观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举办讲座、开设课程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政课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示范和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社区居民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思政课教师通过宣传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居民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居民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思政课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机会,让居民在实践中了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还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反馈机制等方式,畅通居民与政府之间及基层社会治理其他各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居民与其余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社区和谐共建。

(三)链接社会资源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思政课教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为基层社会治理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持。他们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开展校地合作等方式,联系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伙伴,为社区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物资等方面的资源支持,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项目,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实效。

(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理念创新

思政课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既是一个理论研究专家,也是实践执行家,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动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创新。思政课教师关注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动态,并能够结合基层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同时,他们还积极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路径:精细化的治理参与与持续发展的策略布局

(一)建立完善的参与机制,确保教师稳定、可持续性参与

为确保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持久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需要建立完善的参与机制和。一是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政策保障机制,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指导文件,明确思政课教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为他们提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合法依据和制度保障。二是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评选优秀治理案例等方式,对在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可以纳入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的考量因素,激发思政课教师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相关部门和学校可以定期对思政课教师参与治理的成效进行评估,收集社区、居民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治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四是在打造可持续的治理参与体系时,还应注重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治理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和挑战。同时,建立思政课教师与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机制,形成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共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二)创新校地合作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

深化校地合作是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是推动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通过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社区(村居)和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具体可以探索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一是建立实践基地或工作站。学校可以与地方政府或社区(村居)、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建立思政课教师实践基地或工作站,为教师提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平台。通过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二是开展共建合作项目。学校可以与地方政府或社区(村居)、社会组织等共同开展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如社区法治宣传、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通过共建项目合作,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发挥专业优势为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项目合作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提升他们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实践经验。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学校可以与地方政府或社区(村居)、社会组织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的互通有无。通过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资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治理能力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治理能力是实现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决定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培训和能力提升工作。第一,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方法。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分享治理经验等方式,帮助教师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第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积累治理经验,如参与实际的社会治理项目或案例研究,通过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社区治理项目、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复杂性。第三,建立教师实践成果展示机制,对教师在治理实践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激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治理工作。第四,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鼓励教师在治理工作中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勇于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形成合力推动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强化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关注社区发展问题,主动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思政课教师可以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自身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言行,积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将社区居民培养成为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思政课教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全面解析思政课教师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紧密联系、深入剖析其重要性和多重意义、探讨具体作用及表现以及提出具体举措与实践路径,我们可以为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我们应当继续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治理工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教师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宏波,谭帅男.“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重述与研究范式的转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1(10);

[2]顾璟.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分析[J].江苏高教,2020(9);

[3]李鑫,张宝生.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 学报,2018(12);

[4]全家悦.汇聚高校青年力量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安宁区银滩路街道农大社区构建地校共防共治多元解纷模式[N].兰州日报,2023-11-30(2)。

 


[[1]] 黄耿栋,男,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及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