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水平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技术改进、管理优化和新材料应用来提高水利施工质量的策略。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利工程的结构稳固性和运行效益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水利需求。研究表明,优质的施工技术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耐久的关键因素,因此,进一步加强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利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管理优化;新材料应用;技术提升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防洪、灌溉和供水等功能的实现。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水利工程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仍面临诸如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和材料选择不当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标准。本文针对水利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提升方案,旨在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一、当前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1)传统施工技术的局限性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传统施工技术的局限性逐渐凸显。许多水利项目仍依赖传统工艺,这些工艺通常是过去长期实践中总结的成果,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应对现代化施工需求时却显得力不从心。传统技术在复杂地质和极端气候条件下,常受限于设备的适应能力和人工操作的精度,施工效果容易因外界因素波动,难以保障工程的持久稳定性。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松软的地区,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地基变形、地下水渗透等问题,导致渗漏、塌陷等情况时有发生。此外,传统施工技术对细节处理的精细度较低,自动化水平不足,使得后续维护需求增加,工程在使用中面临着更高的维修成本,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传统施工技术在适应现代水利工程的需求时显得尤为不足,亟需技术创新的支撑。
(2)技术管理和人员素质的不足
在水利施工中,技术管理和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具有关键作用。现阶段,施工管理的模式多依赖经验型操作,往往缺少科学、系统的管理标准和依据,这使得施工质量难以实现精准把控,容易因缺乏系统指导而产生误差。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足,许多施工人员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实操能力,未能跟上行业技术的更新步伐,这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操作工艺和细节难以达到质量要求。例如,水利工程中需要严格掌控水泥凝结时间、模板搭设和混凝土浇筑等操作步骤,但实际中因缺乏技术指导,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导致结构稳定性不足。技术管理的不完善使得施工项目无法达到理想标准,因此必须通过强化管理和提升人员技能来保障施工工艺的专业化和系统化,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3)新技术应用的限制
尽管现代水利工程中逐渐引入了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但整体普及度仍然较低,难以完全覆盖所有施工环节。当前,一些水利企业由于成本因素或技术壁垒,难以大规模应用新技术。例如,BIM技术可用于全周期的工程数据管理,但其初期投资较高,许多企业因预算约束未能引入,使得施工管理停留在较为基础的阶段。与此同时,自动化施工设备和智能化监测设备的成本也较高,施工企业在设备采购和人员培训上的支出负担增加,导致这些先进技术未能全面推广,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的提升受到限制。新技术应用的限制还体现在施工过程的协调性和精准度上,人工操作难以达到智能化设备的精确要求,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的难度加大。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需要克服这些障碍,通过推广新技术,使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精细化,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施工质量并推动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水利施工技术的有效策略
(1)推广先进施工工艺
水利工程要在质量保障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推广先进施工工艺至关重要。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一项已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预应力,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抗拉和抗压能力,特别适合在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水利工程中使用。此工艺不仅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得到提升,还能有效地防止结构开裂和渗水问题,延长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则针对软弱地基问题,通过砂桩、碎石桩、粉喷桩等方法,对地基土层进行加固,使其具备更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在水坝、堤防等工程中尤为适用。推广这些新工艺能够应对传统工艺在地质环境中的不足之处,为水利工程提供更高的抗冲击能力和可靠性,同时减少了后期维护和加固的成本,从而实现施工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高标准落地的核心措施。首先,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阶段的操作标准和质量控制目标。施工团队应对施工流程进行逐步记录和跟踪,将关键节点的操作情况进行备档,以确保质量管理具有可追溯性和持续性。同时,在施工现场应设置质量检查点,如在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前进行预检,以避免不合格材料或操作影响结构质量。在每项施工工序完成后,按预定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杜绝不合格作业进入下一工序。此外,施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工程质量的内部自查与外部审查,结合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排查潜在的施工问题,通过多角度的质量管理减少风险因素,进一步确保水利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3)引入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
现代水利工程施工逐步引入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以更高效、科学的方式完成施工目标。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施工团队可以在项目启动前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直观呈现结构布局和细节节点,这使得设计方案更具可行性,施工误差也大幅减少。此外,信息化技术还体现在数据管理和远程控制上,施工单位可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实时跟踪工程进度、调配资源,确保施工组织高效有序。自动化设备如激光测距仪、地形无人机、智能监测系统等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施工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以智能监测系统为例,它能够对结构应力、地基变形、渗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极大提升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还确保了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为现代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注入了新活力。
三、新材料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1)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推广
在水利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HPC)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工程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相比传统混凝土,HPC通过改善配比和引入高品质添加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渗性,在应对复杂自然环境和高负荷压力方面表现尤为出色。特别是在桥梁和堤坝等长期承载高强度压力的结构中,HPC不仅提升了结构稳定性,还增强了抗裂能力,减少了因自然环境侵蚀导致的结构损伤风险。其出色的耐用性使得工程维护周期显著延长,从而减少了后期修复和维护的频次与成本,降低了对材料资源的依赖。随着HPC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将为提升工程质量、确保结构耐久性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防渗材料与环保材料的使用
在水利工程中,防渗材料的使用至关重要,尤其在蓄水工程中,防止水资源流失和渗漏至关重要。现代水利工程广泛采用高分子防渗膜、复合防水混凝土等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水侵蚀能力,确保在水库、渠道等长期蓄水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渗膜和防水混凝土的结合应用能够形成多层防护体系,降低了因水渗透而引发的基础结构问题。此外,为响应可持续发展需求,工程中引入环保材料,如低碳混凝土、可降解填料等,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并降低对周边生态的影响。通过环保材料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满足环保标准,还为水利工程注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工程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双重保障。
(3)新型复合材料的引入
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为水利工程带来了显著的质量提升和创新空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因其高强度和轻质特性,在水利工程的特定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复合材料不仅能有效承受高强度压力,还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尤其适用于高湿度、高腐蚀的环境中,如桥梁支撑结构和闸门组件等。与传统钢材相比,GFRP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耐久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显著延长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长期维护和更换的频率。此外,这类材料在安装中所需的资源和劳力较少,整体施工效率显著提高。新型复合材料的引入为水利工程质量提升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使工程结构更为坚固稳定,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窗体底端
四、提高技术水平带来的综合效益
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不仅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还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综合效益: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材料,水利工程在使用寿命和抗风险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极大地增强了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灾害频发地区,提升技术水平能有效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避免潜在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高效施工技术的应用显著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例如,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广泛使用,使得工程材料和设备的管理更加精准,从而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和重复使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此外,智能化施工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施工进度与质量,帮助施工方及时调整施工计划,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效率。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契合节约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减少了项目在能源、水资源等方面的消耗,大幅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显著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度,推动了建设领域的绿色发展。
水利工程技术的提升不仅能推动行业创新,还能为水利行业整体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大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防渗环保材料和智能化施工工艺等新技术,行业内的技术创新被进一步激发。例如,新型复合材料在实际项目中的成功应用,不仅改善了施工质量和耐久性,还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这种技术的引入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绿色转型。此外,企业在实际施工中不断优化的经验为技术改进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逐渐形成技术研发与施工实践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速技术在行业内的普及应用。通过这种双向促进的方式,水利行业能够在保持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施工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紧密协作也促进了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快速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水利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不仅影响着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更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水利工程不仅在防洪、灌溉等传统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在质量、效率和安全性上都将得到显著改善。例如,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
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工程中的普及,水利施工技术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向着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方向迈进。这不仅能够提升工程管理的精确性与高效性,还可以在工程安全、环境友好性方面为社会提供更加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工程实例。为此,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密切合作,形成联动机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施工技术创新提供保障;企业则应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施工技术的实用化和高效化;科研机构可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三方共同努力,将为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我国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
[1]芮守香.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J].水上安全,2023,(06):187-189.
[2]马智武.水利工程提升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21,(10):329-330.
[3]赵冬保.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02):184-186.
[4]赵平.关于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8):124-125.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17.18.063.
[5]张玉才.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阐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