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 重庆 潼南 402660
摘要:高中临界生,一般是指学业成绩处于特定区间的学生,其成绩接近诸如高考分数线、某科目及格线等重要标准或界限。通过科学的引导与培育,他们有望在表现和学业上取得显著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对高中临界生的表现加以总结,并进一步结合其形成因素,提出促进临界生转化的有效对策。旨在从实际出发,通过鼓励自我调控、更新评价方法、实施档案管理、促进多方合作等途径实现高中临界生的顺利转化。
关键词:高中临界生;表现;形成因素;对策
在高中学生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临界生群体的专业化培养,需借助恰当的管理措施提升临界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够在新高考背景下更有效地应对挑战。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为确保所采取的临界生转化策略切实可行,应当密切观察临界生的日常表现,明晰其特征,并从临界生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剖析其形成的因素。在表现特征与形成因素的双重指引下,确保高中临界生的转化成效。
一、高中临界生的表现及形成因素
(一)高中临界生的表现
基于平时的观察以及与临界生的交流,发现他们通常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其一,自律性欠佳。临界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且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进而影响学习,最终成为临界生。其二,自信缺失。临界生在面对学习挑战时,常常在放弃与继续努力之间犹豫不决,对自身的优势认识不清楚,存在畏难情绪,因缺乏自信通常不会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某项能力[1]。其三,动力匮乏。临界生的上进心略显不足,进而表现出学习意愿不强烈。其四,容易焦虑。每个临界生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情况、学习习惯、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支持等诸多因素。
(二)高中临界生的形成因素
高中临界生通常具备较大的成长与提升空间,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管理。经观察发现,临界生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学生自身因素。结合上述表现分析可知,自律性和自制力的不足是学生自身的缺陷,学生受此影响逐渐成为临界生。其二,科任教师因素。科任教师受传统思维束缚而沿用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难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不利于学生自信心与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其三,班主任管理因素。班主任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若忽视动态管理,就可能忽略学生的身心变化,从而无法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由此促成了高中临界生的形成。其四,学生竞争因素。在高压环境下,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当自身努力未见成效后或既定目标未达成时,便会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2]。其五,家庭环境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无法从家庭内部获得充足的亲密体验和社会支持,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阻碍。
二、促进高中临界生转化的有效对策
(一)鼓励自我调控,实现主动转化
为切实推动高中临界生的转化,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控,优化学生自身认知,促使学生正视自我,从而调动其内在动力,逐步激发学习自信。其一,帮助临界生正视自我,教师可鼓励学生客观分析自身近阶段的学习成长状况,发现自身优势,接纳自身缺点,避免出现全盘否定自己的情况。其二,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学习成长目标,以目标为驱动促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挑战自我,当学生完成目标或独立攻克难题后,将会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激发其学习动力。其三,对于教师而言,应当给予临界生鼓励,强化其自信,为临界生提供展现优点的平台,在增强临界生自信的同时,还能使临界生以更好的状态弥补短板。其四,设置自制力挑战卡,鼓励临界生根据自身状况制定自制力挑战卡,使学生主动挑战自身的自制力,从优点与不足两个方面促进临界生的转化,激发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
(二)更新评价方法,全面激励引导
科任教师的课堂评价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其一,明确评价目标,需依据临界状态设定评价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评价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自我分析与自我认知,鼓励学生把握自身发展,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学习水平。其二,完善评价内容,基于学生成长评价手册运用多维评价锁定设置学科评价指标。其三,健全评价主体,若长期采用单一主体则无法全面性了解临界生的状态,故科任教师可采用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多维度明确临界生的状态。
(三)实施档案管理,指导临界生发展
班主任是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主体,在转化临界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为临界生建立档案,动态地了解临界生的成长动态,从而能够基于实际情况指导临界生的言行。当班主任全面了解临界生的动态成长状况后,便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成长建议,指导临界生发展。临界生档案建立后,可在不同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搭建沟通平台,使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能充分了解临界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界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促进多方合作,优化成长环境
临界生转化应当整合多方主体的力量,形成协同效应,尽可能为临界生营造良好适宜的成长环境。其一,生生合作。可采用“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同龄人所产生的带动作用能够为临界生提供指引,且能够逐渐在班级内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使临界生在“群体动力”的引导下坚定学生自信。其二,师师合作。科任教师之间应当做好信息共享,针对临界生的成长转化问题进行交流,确保科任教师能够对临界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教师协同合作下更好地提供教学服务,为临界生的转化助力。其三,家校合作。通过优秀家长经验分享、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促使家长参与到临界生的教育活动中,从家庭、学校两个层面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消除环境对临界生学习成长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高中临界生普遍存在自律性差、缺乏自信、动力不足、容易焦虑等现象。经综合分析,导致学生成为临界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分别为学生自身因素、科任教师因素、班主任管理因素、学生竞争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明确高中临界生的形成因素后,在对临界生进行管理和教学时应当注意,要认识到临界生之间的差异,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教学策略,以此促进临界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陆梅.高中数学临界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以“三角恒等变换”例题教学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23,39(S1):22-27.
[2]徐学旺.高中物理临界生的精准辅导[J].广西物理,2021,42(02):62-64.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规划一般课题《高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同提升临界生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24YG122028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