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两江国际学校鱼嘴实验校 重庆市 400000
一直以来,老师一上习作课就头疼,总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说,有事写;学生一写作文就咬笔头,总是绞尽脑汁,苦苦思索,还是不知该写什么,该怎么写。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训练无序,阶段脱节。而学生处于被动作文,语言积累不足,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状况。我认为,可以运用“小练笔” 这一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随文小练笔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不同于单元作文训练,它的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随文仿写
冰心曾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现在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受益匪浅。如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猫》一课后,让学生仿写其中一自然段的写法(先总后分),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有学生写道:“我家的三只小白兔真能吃啊!每天放学后,我都要采一大篮青草喂它们。它们看见我拿青草来了,立即蹦过来,两只前脚搭在笼子上,还不停地抓笼子。我把草一撒在笼子里,它们马上转过身去,用三瓣嘴迅速吃了起来……”很多学生仿写了他们熟悉的动物的特点,把自己家的小动物都写得生动活泼,让人喜爱。这样的仿写让学生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获得简单的习作方法,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练”得快乐。
(二)填补空白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引导学
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例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一笔带过,进行略写,形成了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力,分别把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具体形状写出来。通过写,岩石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生活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让他们感到新奇,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抓住机会组织学生练笔。如让学生把在校内参加的运动会、六一表演等活动情况写下来,让学生把在家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写下来,让学生把外出游玩时看到的写下来……学生在参加了校内外活动后,要及时练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下来。平时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留意身边小事,营造主动观察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皆作文,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
通过小练笔,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