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5
/ 2

中国绿色金融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沈柔

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应时而生,在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环境下,绿色金融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要推动农村经济日益繁荣,构建拥有可持续发展效能的绿色农产品生态经济体系,指明绿色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策略,是关键的一步。本文通过研究绿色金融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接着探究了绿色金融助推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农村;生态环境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恶化-改进”的过程。生态问题影响到可持续发展。乡镇企业的持续涌入使得农村环境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农村地区工业化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矿产资源等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农村主要存在化肥和农药等造成的问题,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农村乡办企业成为相关问题的主要来源。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把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高的战略地位,引领着中国的发展。从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布局中纳入缩减城市和农村差距等重要举措,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融入农村经济发展布局,意味着未来农村发展将坚定地沿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前行。

二、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上至下的政策驱动和从下到上的实践创新密切结合,带领百姓开拓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认定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发展理念,并出台了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国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逐步清晰。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自2019年起逐年递增,截至2021年底,余额已经达到15.90万亿元,同比增长33.05%,成果显著。但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绿色信贷产品规模远未满足相关投融资需求,尚有巨大增长空间。目前,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皆是发展绿色金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更短、困难更多、任务更重,这对于金融业服务绿色发展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三、绿色金融助推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滞后

我国绿色金融实践起步相对缓慢落后,发展时间不长,服务体系和结构皆有所欠缺。在农村地区各种金融机构网络的拓展方面,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在村基层的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镇银行等小型农村金融机构鉴于其劳动力和资本规模,支持农业的能力有限。尽管中国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服务领域三农的主力军,但由于对于绿色金融的劳动支持明显欠缺,以及中介业务的发展滞后,使其对投融资很难满足需要。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村的服务结构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绿色金融机构数量很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服务体系力量也有限,无法发挥乡村绿色金融机构的优势。

(二)政策机制不够完善

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机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缺少对绿色金融的法规保障系统。中国大多数地区针对绿色金融的有关立法都还停留在建议层面上,对活动权利和责任的规定还不够具体,对市场参与者的权力、义务和责任也缺乏具体划分。第二,绿色金融立法的标准并不高,国家权威有所欠缺。有关部分制定的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缺乏具体的操作说明和实施标准,容易导致监管缺位,实施难度加大。第三,绿色金融目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投资激励制度和机制。一方面,由于市场上对绿色产品营销活动的积极性和内在动机不高,以及政府部门对绿色活动所带来的优惠政策、补助和融资扶持力度不足,无法有效减少市场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在产品生产和交易等活动中,由于市场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对环保和养护者的社会责任关注不足。

(三)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保证。一直以来,人们没有引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活废弃物任意丢弃,化肥及农药污染不能得到管控,农村水土资源受到威胁,环境的污染阻碍其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的物质能量。随着许多农村地区农村人口收入的不断提高,健康绿色的蔬菜食品,干净卫生的水资源,美丽宜居的生活住所都成为现阶段广大农民的追求,而且这些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迫切。乡村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存在着转化为金融风险的可能,生态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四、中国绿色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策略及建议

(一)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要想开创农业金融模式,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广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提升覆盖度,将金融机构引入农村的同时,要注重金融机构的自身管理,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我国农村地区的状况多元丰富,金融机构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往的、老旧的服务模式,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的状况做不同的对策,积极实践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的路径。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其服务水平的影响。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革新,发展更加多元化、业务包容性更强的金融机构,培育有竞争力的金融业务,建设完善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机制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监管保障机制可以保证绿色金融的有效发展。政府应该明确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制定完善的金融机制,加大其财政支持,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绿色金融在乡村的作用效率。二是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特色资源。遵循国家管理+市场化活动的模式,促进农业生长、生产、加工活动的一体化发展。三是金融机构应注重对乡村金融风险的判断和评估。乡村企业发展带来的对乡村大气、土地、水质的污染是长期且不稳定的,其转化出来的金融风险危害性高。金融机构应该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对策,将潜在风险降低,使其可查可控,提升乡村金融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

首先在教育与宣传方面,在农村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鼓励学校组织环保主题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从小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农村的广播、宣传栏、文化墙等载体,定期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政策和成功案例。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环保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其次,出台鼓励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如对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和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对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严惩。最后,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鼓励村民参与环境决策、监督和治理。设立环保举报热线和邮箱,方便村民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扶持生态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五、小结

总的来说,中国绿色金融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居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对于我国的广大农民来说,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治理,积极寻求农村特色资源,最大程度为乡村发展留住更多优质人才。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与政策机制,合理调整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为了形成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村地区的深入和发展,这将巩固和扩大扶贫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刘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发展与金融,2020(12).

[2]宋博,郭亚萍.绿色金融的发展机制与进程评价[J].当代金融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