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8
/ 2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贾英锋  任林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机械制造正在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对促进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有序开展,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带来的深度体验,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

关键词: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及策略

课程思政是“守好一段渠”“建好责任田”的重要措施,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关键路径。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1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推行“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1.1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需要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的技能型人才,同样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阵地。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和特色的专属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够更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改进育人模式、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能够强化“知识理论+职业素养”的教育模式改革,助力学生在价值塑造的过程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理论学识。有效培养不同专业,但是同样具有良好职业精神、高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体现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课程思政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榜样模范。职业院校的教师履行教师职责的重点在于知识传授和道德培养,教师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高职院校因自身的特殊性,实践类的课程较多,更强调动手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要有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和跟岗实习阶段,在实习期间更多的是与企业、岗位技术人员接触。因此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更显珍贵。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实训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通过在专业技能课程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要,有利于“德技并修、德能融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教师全面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

1.3 课程思政是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首当其冲是要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并使之成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并将其作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思政的载体,高效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思想意识,提高育人质量,并将课堂育人主阵地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培养面临的问题

2.1 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许多教师表现出的思政教育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对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组织缺乏全方位优化,没有真正考虑到思政教育本身的价值特点,对课程思政的活动管理创新不足,导致教师很难胜任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需求。实际上,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管理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推动,但是在教师自身缺乏思政教育经验的情况下很难实现课程思政建设预期的效果,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2.2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脱节

当前关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做好对思政教育活动的全面拓展,在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探索之间缺乏深刻联系,导致课程思政的整体实施难以满足预期目标。实际上许多教师只是将思政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模块,而忽略了如何将机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导致学生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体验不够深入,极大限制了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3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策略

3.1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

本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结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课程的“思政”效果更加明显。线上教学主要开展知识的拓展、碎片化自主学习、单元测试、在线讨论等教学活动。通过上传相关的拓展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并开设相应讨论区、互动区等,让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让学生具有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的责任感,为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打下坚实的基础。线下教学主要开展知识点的学习、疑难点解析、项目设计、讨论、动手操作、答辩等教学活动。融入闯关游戏、讨论、项目设计等形成性评价过程,充分体现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规范等思政元素的基本要求。

3.2 教学思路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例如,乐高玩具进入课堂,使得学生眼前一亮,通过学生自行搭建各种机构,体验工作原理及特性,实现了“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的转变,将理论知识的应用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添加“实践小能手”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汽车上典型的常用机构及机械传动,建立项目答辩、讨论机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解决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行为习惯,解决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领悟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3.3 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素质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对于课程思政教学而言,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按照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共生相长”原则,探索“三探究、五融合、四维度”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三探究”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依托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线上课程资源与思政库、热处理虚拟仿真系统等,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探究、方案路径探究、实践实训探究,激发兴趣,掌握知识、练就技能。“五融合”是将历练成才等系列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讲习、案例呈现、实践实训、总结感悟和评价引导中,找准思政切入点,巧妙设计融入路径,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润物无声。“四维度”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四个递进式维度,通过融入探究法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感知、在身体力行时感悟,实现“知、情、意、行”的四维跨越。

4 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许多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是由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相对有限,对机械专业中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对课程思政推进方式创新不足,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实际效果和预期存在差距。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课程思政建设投入,在促进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根华,杨少增,沈忠良.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1):48-51.

[2]朱红波,赵明敏,刘竟成等.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J].时代汽车,2023,(04):56-58.

[3]吴良芹,阮殿旭.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23,22(01):31-36.

作者简介:

贾英锋,1992年3月,男,汉族,河南省叶县,助教,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任林,1994年9月,男,汉族,河南平顶山,助教,研究方向:电机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