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8
/ 2

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李扬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25000

【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针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适宜开展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遴选2022年3月-2024年5月本院接收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68例,遵循双盲法分作研究组、对比组,34例/组。对比组患者会在其入院3d后规范开展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入院3d内适宜开展介入栓塞治疗。分析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栓塞效果数据比之对比组较优(P<0.05);研究组患者关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之对比组偏少(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合理实行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使得栓塞效果提升,又可减少并发症风险,建议参照。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微弹簧圈;脑动脉瘤破裂

脑动脉瘤破裂具备着发病急骤、进展快、致残率高等特征,一切可能诱发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例如精神长期紧绷、熬夜、骤然发怒、重体力劳动等,均会有一定风险造成脑动脉瘤破裂。若在发病短期内患者未获得有效诊治,则容易导致使其脑损伤加重,且有极高的致死风险。随着现阶段介入栓塞技术的飞快发展,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已日渐成熟且在临床的认可度颇高[1-2]。为此,本研究则针对为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合理实行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效果予以探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取本院接收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68例作为研究样本,时间为2022年3月-2024年5月。依据双盲法分作对比组、研究组,各34例。对比组女14例、男20例,年龄为42~69岁,均(57.14±5.09)岁,研究组女13例、男21例,年龄为41~68岁,均(57.05±5.18)岁。两组的一般信息未呈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入院3d内接受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具体如下:需为患者合理实行血管造影检查,并在必要情况下实行DSA;为患者规范注入尼莫地平,通过静脉微量泵给药,并为患者实行气管插管式全身麻醉,在患者股动脉位置执行穿刺操作,在患者的椎动脉、双侧颈动脉等位置执行DSA,并在此期间需调整患者为合适的造影体位,可调整患者呈侧体位、汤氏位、旋转体位等,以确定最适宜的拍片角度;在明确其动脉瘤的详细状况后,可为患者更换导引导管,同时规范执行全身肝素化;通过导管妥善将微导丝缓缓置入,使其抵达动脉瘤病灶位置,此后将微弹簧圈规范置入,完成栓塞;此后观察栓塞效果,明确载瘤动脉的通畅情况,并为患者落实造影检查,确认未见造影剂滞留、外溢,则可以将导引导管、微导管等有序撤除;此后,需在介入治疗6h后为患者执行拔鞘处理,并在其穿刺点上方1cm部位,对患者股动脉以合适力度予以按压,保持15min,明确未见出血状况后,实行包扎处理;术后24h内,叮嘱并监督患者严禁进行下肢运动,术后为患者合理提供阿司匹林以及抗凝治疗。

对比组治疗时机选取患者入院3d后,余下治疗方案内容与研究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栓塞效果数据,涉及未全部栓塞(栓塞<90%)、次全栓塞(90%≤栓塞<100%)、完全栓塞(栓塞已经达到100%)。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涉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再次破裂、脑积水等。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8.0实现患者资料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则会用(±S)描述,施以t验证;计数资料则会用(n%)描述,施以X2验证。P<0.05则表明两组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资料分析呈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栓塞效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未全部栓塞数据、次全栓塞数据较于对比组均偏少,完全栓塞数据较于对比组偏高,P<0.05。

表1两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关于栓塞效果分析(n%)

组别

例数(n)

未全部栓塞

次全栓塞

完全栓塞

对比组

34

6(17.65)

8(23.53)

20(58.82)

研究组

34

1(2.94)

2(5.88)

31(91.18)

X2

-

3.9813

4.2207

9.4902

P值

-

0.0460

0.0399

0.0021

2.2并发症分析

研究组患者关于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于对比组偏少,P<0.05。

表2两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关于并发症数据分析(n%)

组别

例数(n)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再次破裂

脑积水

总发生率

对比组

34

3(8.82)

2(5.88)

4(11.76)

9(26.47)

研究组

34

0(0.00)

1(2.94)

1(2.94)

2(5.88)

X2

-

-

-

-

5.3142

P值

-

-

-

-

0.0212

3讨论

脑动脉瘤破裂于近年来的临床发病率已呈现持续上升,该疾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安全,故需及时选取有效诊治措施,以控制其病况[3-4]。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则存在着创伤小、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势,借助微导丝可将微弹簧圈精准传送至病灶位置,完成栓塞,如此能快速切断出血点,且能够避免对脑部组织造成非必要损伤,促进患者康复。而早期介入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情持续进展所造成的治疗难度提升,可减少术中导丝置入受阻风险,提升栓塞疗效;同时可使得患者病情尽早获得控制,降低因脑组织缺氧、水肿等造成的神经损伤,提升预后。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栓塞效果数据较之于对比组偏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关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于对比组偏少(P<0.05)。

综上可知,临床上为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科学开展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即可提高栓塞效果,又能够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得参照。

参考文献:

[1]徐亮,王根,汤德刚,等.超早期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4,21(1):82-85.

[2]朱恩锋,杨明林,黄华兵.介入栓塞时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20):44-47.

[3]吕晓俊,叶汝勇,张静.老年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时机及疗效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6):1096-1099.

[4]杨春雨,张德辉,吴开帅,等.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6):27-29.作者简介:姓名:李扬出生年月日:1984-01-14,男,汉族,籍贯:湖南永州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方向:脑血管病,科室: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