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9
/ 3

1

第期                  

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罗杰1,周影2*

四川天府新区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局,四川 成都 500642

摘要:针对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组织化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共性问题。四川天府新区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三聚焦”为抓手,构建农业“共营制”发展模式,出台扶持政策,激发服务市场活力,研发数字服务平台、组建智慧运营中心,“双核”驱动,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本文根据四川天府新区近年来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寻求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工作成效,总结了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果应用情况,主要体现为“区”“街”“村”三级服务体系、“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三方联营”服务模式的应用。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表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有效促进粮食生产,解决“谁来种地”“种地怎么赚钱”的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

第期                  

四川天府新区是201410月国务院批复成立的第11个国家级新区公园城市首提地,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直管区面积564平方公里,乡村区域约占70.1%,下辖8个涉农街道、58个行政村,乡村人口约24.13万,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约17.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约10.15万亩。天府新区位于成都市区以南,成都市、四川省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因承载再造一个新成都的梦想,故冠以天府新区兴隆湖距离天府广场直线约30公里,直管区与成都市区形成双核共兴的城市发展格局。四川天府新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亲切关怀、亲自量身定制发展战略的国家级新区,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摆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融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强农富民全过程,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新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为区域乡村振兴奠定了稳定基础本文围绕四川天府新区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改革,构建现代化新区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不足做调研和分析,探索提出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以促进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

1.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化程度不够。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农业机械服务为主,多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能力较弱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以及农技人员等,缺乏统一的组织与管理,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范围局限等情况,为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一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真正满足需求主体生产需求,不稳定服务质量增加了农业生产风险。二是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实现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无法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需求。三是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降低服务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四是限制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难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需求,限制当地产业发展;五是拓展服务领域较为困难,难以做带服务产业全链条覆盖,影响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和市场竞争力。

1.2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伴随新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原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程度损毁、老旧等情况,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新区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为12.7万亩,已建和在建高标准农田为4.96万亩,仅占40%,大面积农业生产种植区域存在灌溉设施不完善、排水系统不健全、田形大小不一及缺乏农业机械通行专场道路等情况,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需求;同时,农产品藏储、加工和粮食烘干等设施配置数量与农产品产出需求配比严重不足,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销售范围和市场竞争力

1.3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当前农业产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整合、传导的有效措施,严重滞缓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速发展。一是资源难以整合,不同服务主体之间信息不畅通,无法实现市场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例如,农机、农资、农技等服务相对独立,难以相互共享市场信息,生产主体难以优化资源配置,影响了服务的整体效果。二是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小农户相对主体而言,信息渠道相对闭塞,难以便捷地获取服务组织、质量和价格等相关信息,增加了农户寻找服务和评价反馈的成本和难度。三是行业监管困难,服务市场缺乏相对公开、便捷的信用评价手段,服务主体综合水平无法真实反馈。同时,主管部门也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服务主体的经营状况、市场竞争等信息,难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农户权益。

2.构建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路径

四川天府新区针对当前服务主体数量少、实力弱、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等现状,自2021年低启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坚持三聚焦,精准发力,打造新区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经验做法于

2023年作为全省唯一典型案例获农业农村部全国推介。

2.1聚焦政策引导,全面调动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加大政策扶持鼓励粮食生产十条措施》和《防止耕地撂荒和非粮化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匹配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粮食生产、人才培育、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营、粮食生产扩面提质等方面采用以奖代补的予以重点支持。相关措施的制定,有效减轻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经营压力,激发了农业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了实质性提升。

2.2聚焦建圈强链,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2.2.1培育服务生态圈引入专业服务团队成立区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开展资源调度、市场拓展、供需对接、规范引导、过程监管及效果评价等6大方面的公益性服务,解决原有农技站、农技站等基层农业服务机构缺失的问题,强化了政府公信力。通过扶持重点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农科院校、互联网平台等力量,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社会化服务,先后培育60余个市场前景好、技术力量强、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成立3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色产业联盟,促进葡萄、枇杷和柑橘等产业提档升级。

2.2.2补强服务产业链聚焦新区专业化服务队伍数量少、专业性技能弱、服务范围单一等产业发展难点、堵点,从耕作、植保等技术性服务,逐步向配套服务和保障服务全产业链服务拓展,引入收储、销售、金融、保险等服务主体40余个,打造全产业服务链条。2023年,促成各类服务交易达成60余次,实现融资贷款140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800余万元。深化校地合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水果产业研究院等农业科技研发转化平台,引入科研团队20余个、专家教授80余人,开展产业课题研究20余个,建设示范基地10余个,为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2.3构建服务新架构。依托现有农业服务协会8涉农街道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负责区域内市场引导、资源协调、政策宣传、履约监管等,并与区级服务中心连接互动、上传下达。遴选有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服务组织,坚持靶向牵引在相对集中区域设立区域性服务点15个,直接开展区域性服务,打造农业服务一公里生态圈。以村组干部、农业产业带头人为重点,培养一批村级托管员,负责信息传递、过程督导与纠纷调处等工作,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闭合生态圈,最终形成部门+街道+村(社)+市场主体的四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架构。

2.2.4探索服务新模式。针对新区土地流转费普遍虚高的情况,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应用,推行小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的三方联营模式开展规模经营,变传统土地流转为统种共赢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小农户将流转不出去、无力耕种的承包地,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村集体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规模化生产。按照农户每亩土地保底800元或350斤大米的固定收益,服务组织赚取服务费,村集体收取管理费,剩余收益进行二次分红的模式构建利益分配机制。同时,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00元,提高粮食产量100斤,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粮食生产低效化以及耕地撂荒等问题。以新区籍田街道清华村为例,通过发展三方联营模式,从2023年仅用时1年便突破0员村,实现年收入180余万元。目前,该模式已在新区推广11个村,共营面积约7000亩,涉及农户3500余户。

2.3聚焦信息化管理,构建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体系

2.3.1创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新区创新开发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信息查询、服务预约、农资销售、线上问诊、实时资讯和农机作业嘻嘻收集等功能,目前已收录服务供需信息140余条、技术资讯300余条、产业数据500余条、活动信息50余条、合同备案30余份、作业服务数据1500余条,吸引专家入驻40余人、使用人员400余人,将传统的线下服务纳入平台数字化管理,实现线上签约、后台备案、实时监管、在线调度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营的内核,与区镇村服务网络内外呼应,填补城乡数据鸿沟,构筑乡村要素快速整合与高效利用的资源聚合圈。

2.3.2标准化推进平台运营。完善服务主体名录库,严格主体资质、信用等级、信息发布等审查,实行主体准入和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服务标准、合同范本和指导价格等示范文本8套,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保护农户权益,防止欺诈和垄断行为。整合国家成都农科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和平台公司的项目、资金和人才资源,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同时,完善新区农业产业规划,补齐冷链、仓储、烘干、物流、加工配套服务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

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

3.四川天府新区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成效显著,已建成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服务站8个和村级服务点15个,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60余个,打造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建设烘储中心2个,带动就业400余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找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3.1资源集聚效应凸显,农业三方联营效果显著。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小农户的农业三方联营模式,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2024年作为全市唯一承接全省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试点地区,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探索实施路径。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有效避免耕地撂荒和两非化问题,为打造高质量的天府粮仓奠定了扎实基础。

3.2集体经济聚合发展,产业强磁场带动增收。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与产销主体、农科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组织,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系统开展耕、种、防、收、烘、储、销、金融和保险等综合性服务,有效调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主管能动性,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

3.3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服务一张网高效便捷。建成四川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收录服务组织、技术资讯、产品销售和服务业务等有效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解决供需信息差;将本地农机纳入平台动态管理,通过GPS定位、实时拍照等方式,实现服务过程和效果的动态监管,提高服务效率和监管力度,织密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一张网

4.四川天府新区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的启示

4.1要坚持市场导向,引导良性竞争。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机制作用,不断激发服务市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引导相关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集聚并合理分配,促进社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资源更有效对接。同时,要发挥好政府作用,以公益性服务带动经营性服务发展,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着重在培育、支持、引导服务主体发展上发力,同步建立健全市场良性发展循环机制,主要是在推动市场制度和规则公平统一、健全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创造公平、活力、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4.2要鼓励探索创新,促进多元发展。大国小农是基本国情农情,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和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情况是我们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严重的情况下,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种植低效化的情况,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结合当地实际,针对性制定扶持措施,鼓励多元化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从传统耕种防收技术服务,向烘干、仓储、销售、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拓展,并逐步由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产业向水果、畜牧等领域扩展,打造全产业全链条服务。同时,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手段创新,由传统作业服务发展统种共营合作经营定制服务,推动村级经济组织、小农户参与市场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各方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同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实现精准服务和高效生产,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

4.3要引导资源共享,推动规模经营。要用共建共享的理念、创新发展的机制和信息化的手段,更大范围整合存量服务资源、盘活各类要素,实现共享利用、效率提升。推动各类服务主体通过联合合作、组织重构和模式创新等方式,促进功能互补、形成合力,不断突破个体规模限制,壮大服务力量。结合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治理,发展合作经营模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解决了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并为小农户搭建了通往现代农业的大桥梁,形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农业基础和保障。

参  考  文  献

[1]陈志鹏,陆鸣盛,张国华,等.创新服务模式 打造品牌形象——锦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经验启示[J].江苏农机化, 2023(4):34-36.

[2]姜宗庆,万家航,叶嘉嘉,等. 泰州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J]. 现代园艺,2024,47(3):192-194.

[3]熊鹰,高文波.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于成都的实践案例[J].四川农业科技, 2024(1):22-25.



收稿日期:2024-xx-xx

作者简介: 罗杰(1990—),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E-mail:1083913773@qq.com。*为通讯作者,E-mail:7626991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