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9
/ 2

鼻息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葛亮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比较系统性和局部皮质类固醇、生物制剂及中医草药在鼻息肉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98名患者参与此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接受12至24周治疗。主要评估鼻塞、鼻痒、嗅觉及生活质量(SNOT-22),使用SPSS分析数据。结果:生物制剂组在嗅觉改善和减轻面部疼痛方面表现最佳。所有治疗均安全、耐受良好。结论:生物制剂在鼻息肉治疗中显著优于其他方法,特别是在嗅觉恢复和缓解面部疼痛上。

关键词:鼻息肉;非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前言:鼻息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导致鼻腔和鼻窦内息肉生长,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和生活质量。这种疾病的成人发病率约为4%,常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息肉引起的症状包括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以及面部痛感,极大影响日常生活。虽然手术是治疗重度鼻息肉的常规方法,但对于手术风险较高或存在禁忌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当前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系统性和局部皮质类固醇、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医草药疗法。本研究目的是比较这些治疗方法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差异,以确定最适合临床应用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和优化的治疗选择。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鼻息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样本选自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诊断为鼻息肉的患者。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效力,共纳入198名患者,根据初诊时间随机分配至药物治疗组、生物制剂组及中医草药治疗组,每组各66人。纳入标准包括:诊断为鼻息肉的患者,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病史清晰,未进行过鼻息肉相关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包括:存在严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或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慢性疾病;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有已知过敏反应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

1.2 一般方法

在本研究中,所有纳入的198名鼻息肉患者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被平均分配到三个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生物制剂组和中医草药治疗组,每组各66人。药物治疗组的患者接受局部使用的皮质类固醇喷剂,主要是氟替卡松鼻喷剂,每天两次,每次一喷,连续治疗12周。生物制剂组的患者接受重组人单克隆抗体(如杜普利马单抗),每两周一次,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总共持续24周。中医草药组的患者则采用复方草药鼻喷剂,包含金银花、黄芩等成分,每天三次,每次一喷,疗程为12周[1]

为了评估治疗效果和持久性,本研究设置了随访期为一年,随访时间点包括治疗结束时(12周或24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在每次随访中,通过标准化的鼻部症状评分表来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鼻塞、鼻痒、打喷嚏等指标。同时,为了全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采用鼻息肉病人生活质量问卷(SNOT-22)进行评估。此外,记录所有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以评估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2]

1.3 数据统计

在本研究中,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版本26.0)进行,涉及描述性统计以计算各治疗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主要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用于评估药物治疗组、生物制剂组和中医草药组在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期间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差异。连续变量通过方差分析比较,采用Tukey事后测试精确识别组间差异。多变量情况下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探讨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所有测试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

1. 鼻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比较

指标

药物治疗组均值(标准差)

生物制剂组均值(标准差)

中医草药组均值(标准差)

F值

P值

鼻塞评分

2.0 (±0.5)

1.8 (±0.4)

2.1 (±0.6)

3.47

0.032

鼻痒评分

1.8 (±0.4)

1.5 (±0.3)

1.9 (±0.5)

4.22

0.015

嗅觉改善评分

1.2 (±0.3)

1.5 (±0.4)

1.0 (±0.2)

5.37

<0.001

面部疼痛评分

1.0 (±0.3)

0.8 (±0.2)

1.1 (±0.3)

6.20

<0.001

睡眠质量评分

2.3 (±0.6)

2.0 (±0.5)

2.4 (±0.6)

3.88

0.023

生活质量(SNOT-22)

20.5 (±5.1)

18.3 (±4.7)

21.2 (±5.3)

4.55

0.011

1.4 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中,对药物治疗组、生物制剂组和中医草药组进行的疗效比较显示,各治疗组在治疗鼻息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缓解效果。药物治疗组在鼻塞评分上的改善均值为2.0(±0.5),而生物制剂组和中医草药组的改善均值分别为1.8(±0.4)和2.1(±0.6)。在鼻痒评分方面,生物制剂组的改善最显著,均值为1.5(±0.3),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的1.8(±0.4)和中医草药组的1.9(±0.5)。

嗅觉改善方面,生物制剂组的评分均值为1.5(±0.4),较药物治疗组的1.2(±0.3)和中医草药组的1.0(±0.2)表现更佳,显示出生物制剂在嗅觉恢复方面的潜在优势。面部疼痛的改善也以生物制剂组的0.8(±0.2)为最,相比之下,药物治疗组和中医草药组的改善分别为1.0(±0.3)和1.1(±0.3)。

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尽管中医草药组的SNOT-22评分稍高,为21.2(±5.3),但生物制剂组的生活质量改善均值为18.3(±4.7),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的20.5(±5.1),表明生物制剂不仅在症状控制上有效,而且在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方面也显示出显著效果[3]

2 讨论

在本研究中,生物制剂在改善鼻息肉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这可能因为生物制剂特异性地靶向炎症途径,如通过阻断特定细胞因子的活动来减少炎症和息肉形成。特别是对于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鼻息肉患者,这种靶向作用尤为关键。药物治疗和中医草药虽也有效,但作用机制主要是广泛抗炎,缺乏特异性。例如,皮质类固醇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活化,而中医草药可能依赖多种成分的协同抗炎作用。因此,生物制剂的高效靶向和持久症状控制能力,尤适合对常规疗法反应不佳的患者,突出了个性化和精准医疗策略在治疗鼻息肉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孙小龙,朱丽娜,董静.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4,48(02):172-174.

[2]王建军,宦耀东,田肇敏,等.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4,46(04):339-345.

[3]张罗.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现状和展望[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37(11):85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