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25
/ 2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分析

梁坚伦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东城分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耕地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的现状,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提升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的路径,旨在为加强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提升路径

耕地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而且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保护现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耕地保护制度,但制度的执行力却成为影响耕地保护成效的关键因素。

1.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1.1耕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主要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了各类土地的用途,严格限制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必须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则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控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1.2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

首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能够确保足够的耕地面积用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从而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安全。其次,耕地还可提供农产品,具有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合理保护耕地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而保护耕地能够确保粮食供应稳定,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

2.1地方政府执行动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地经济发展和利益的获得,存在重建设、轻保护的思想,对耕地保护制度执行效果非常不利。在土地出让和项目审批过程中,往往优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而对耕地保护的要求完全不关心。

2.2耕地占补平衡质量不高

虽然在数量上实现了占补平衡,但实际补充的耕地质量通常都无法与被占用的耕地质量相比较。有的地方存在严重的占优补劣的现象,因而导致耕地总体质量明显降低。

2.3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种地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繁荣。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增加,使得农民担心劳动所得无法覆盖投入,减少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因而导致农民对耕地的保护积极性也并不高。在一些地区,甚至还存在农民撂荒耕地的现象[1]

2.4土地执法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土地执法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无法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实施及时有效的查处。另外一些地方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这样便降低了法律的威慑力,让不法分子放松警惕,随意破坏和占用耕地。

3.影响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3.1经济因素

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而耕地保护则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这样就造成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通常都会倾向于占用耕地来发展建设[2]

农业生产的效益相对较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使得农民对耕地的投入和关注逐渐减弱,进而影响了耕地的质量和产出效益。耕地的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保证,进一步降低了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3.2制度因素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耕地保护制度,但在有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对补充耕地质量的评价标准科学性欠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对永久基本农田的调整和补划程序不够规范等。另一方面,目前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指标,例如GDP增长率、财政收入等,而对耕地保护的考核力度做得还不够,这样就造成地方政府在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时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压力。

3.3社会因素

公众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尚显不足,缺乏耕地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在一些地区,公众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举报和监督工作趋于形式。而且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些流转后的土地被用于非农业建设,导致耕地出现流失的情况。

4.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的路径

4.1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加强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耕地保护教育,提高他们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责任和任务。对于耕地保护不力的情形,均应实施问责。建立健全可行性的耕地保护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督促整改,确保耕地保护制度执行效率和执行结果[3]

4.2提高耕地占补平衡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充耕地质量标准,加强对补充耕地质量的评价和监管。确保补充的耕地质量与被占用的耕地的质量相当。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采取土壤改良、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产出效益。制定完善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方便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依据。

4.3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明确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使农民对耕地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得到提升。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并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和积极性。

4.4加强土地执法监管

加强土地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制定完善土地执法联动机制,由此形成执法合力,提高土地执法监管工作效率和执行效果。必须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查处,并对违法者施以严厉的法律制裁,以此增强法律的威慑效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曝光力度,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将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扼杀在萌芽期[4]

4.5提高公众耕地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建立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机制,鼓励公众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5.

总体来说,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在耕地保护制度的执行力度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升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需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提高耕地占补平衡质量,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加强土地执法监管,提高公众耕地保护意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国峰.贵州省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低碳世界,2024,14(08):189-191.

[2]刘桃菊,陈美球.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9):32-37+47.

[3]臧春明.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思考[J].国土资源,2018,(08):28-29.

[4]张丽,黄豪.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问题剖析与对策建筑[J].甘肃农业,2019,(0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