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 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目的:分析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对心梗患者6MWT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心梗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例,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6MWT评分589.76±9.87,优于对照组523.98±9.76;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盘点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对心梗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改善6MWT评分,优化患者的心理情绪,护理效果理想,在今后护理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心梗患者;6MWT;改善效果
近年来,心肌梗死(心梗)作为一种常见且危害极大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心梗发生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因此,如何有效改善心梗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理念,强调在心梗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主动性、全面性和连续性。该模式通过评估(Assessment)、宣教(Advice)、活动(Activity)、评估(Assessment again)和安排(Arrangement)五个环节的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旨在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1]。6分钟步行试验(6MWT)作为评估心脏病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直观反映患者康复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以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对心梗患者6MWT改善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在心梗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期待能够发现该模式在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心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心梗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心梗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例,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年龄为56岁至75岁(平均63.65岁);纳入标准: 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心梗、患者的病情可控,积极配合参与研究管理,临床资料完整,护理依从性高;排除标准: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研究活动,由于患者的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凝血障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
在心梗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对照组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情绪激动;饮食调整,以低脂、低盐为主,控制盐分摄入,减少心脏负担;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确保患者状况稳定;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压力过大;以及确保患者能够顺畅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导致心脏负荷增加等[3]。
观察组:
(1)评估(Assessment)
在5A模式的早期康复护理中,评估是首要步骤。对于心梗患者,评估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能够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宣教(Advice)
宣教是5A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心梗患者,宣教内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PCI术后的相关知识,如病情特点、治疗方法、康复过程等。宣教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能力,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计划。
(3)活动(Activity)
在5A模式中,活动是指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对于心梗患者,运动方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床上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运动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具体而言,活动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床上活动:如翻身、平移、坐起及躺下等,有助于患者适应身体活动。
穿衣、裤及轮椅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锻炼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肌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站立和行走训练: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行走能力。
(4)再次评估(Assessment again)
在患者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后,需要进行再次评估。通过对比初次评估结果,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5)安排(Arrangement)
最后,安排是指为患者制定长期的康复计划,包括后续治疗、随访、饮食调整等。通过长期的康复计划,能够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康复护理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3评价标准
(1)两组患者6MWT评分:护理前、护理后
(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SAS、SDS评分比较:SAS、SDS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6MWT评分
两组患者6MWT评分589.76±9.87,优于对照组523.98±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6MWT评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对照组 | 30 | 499.36±5.87 | 523.98±9.76 |
观察组 | 30 | 498.78±5.67 | 589.76±9.87 |
T | 0.087 | 5.654 | |
P | 0.765 | 0.001 |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盘点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SAS、SDS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30 | 60.43±0.26 | 30.21±0.31 | 61.43±0.49 | 29.54±0.28 |
对照组 | 30 | 60.65±0.13 | 34.32±0.42 | 61.54±0.56 | 33.34±0.13 |
T | 0.055 | 3.324 | 0.045 | 5.342 | |
P | 0.345 | 0.001 | 0.325 | 0.001 |
3.讨论
在现阶段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性格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地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整体的生活质量,再加上心梗患者在抢救治疗干预后,容易留下各种不同的后遗症,整体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为患者及时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工作措施。在传统心梗患者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办法,通常以挽救患者的危急症状以疾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护理,并未关注患者康复方面的内容,导致部分患者留有各种不同的后遗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护理服务工作不满意等等,所以在实施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须要针对当前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全面的优化。有研究学者提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心梗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在具体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综合性的优化。
两组患者6MWT评分589.76±9.87,优于对照组523.98±9.76;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盘点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主要是因为5A模式通过全面的评估(Assessment),能够精确了解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等具体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个体化的评估确保了康复措施能够精准匹配患者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康复效果。其次,5A模式强调宣教(Advice)的重要性,通过向患者普及急性心肌梗死和PCI术后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还能激发其主动参与康复过程的积极性。在活动(Activity)环节,5A模式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多项研究表明,这种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6MWT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再次评估(Assessment again)是确保康复效果持续改进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比初次评估结果,医护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患者始终处于最佳的康复状态。最后,安排(Arrangement)环节为患者制定了长期的康复计划,包括后续治疗、随访、饮食调整等。这种长期的康复计划能够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康复护理和支持,有助于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减少因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对心梗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改善6MWT评分,优化患者的心理情绪,护理效果理想,在今后护理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聪菊,杨英.5A模式早期康复护理对心梗患者6MWT改善效果的分析[J].云南医药,2024,45(01):104-107.
[2]杨丽.心梗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8):52-54.
[3]郑莉.早期康复护理服务模式对优化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35):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