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造成的动物脱水的正确补水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25
/ 2

动物疫病造成的动物脱水的正确补水方法研究

边巴旦增

拉萨市当雄县乌玛塘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当雄县,851500

摘要:在畜牧业中,动物疫病是导致动物健康问题的常见因素之一,其中脱水现象尤为显著。以牦牛为例,这种高海拔地区的特有物种,由于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对疫病的抵抗力相对较低,一旦感染疾病,如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等,脱水问题便可能随之而来。本文将深入探讨牦牛疫病与脱水的关联,以及如何根据脱水类型进行精准补水,以期为牧场管理和动物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动物疫病;动物脱水;正确补水;方法

一、脱水类型与牦牛疫病关联

牦牛,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以其耐寒、耐缺氧的特性,成为了当地牧民生活的重要支撑。然而,即便是如此适应严苛环境的动物,也难免受到疫病的侵袭。在这些疫病的影响下,牦牛可能会出现脱水的状况,这与脱水的不同类型有着密切关联。高渗性脱水在牦牛疫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当动物摄入水分不足,或者因疾病(如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引发的大量水分丧失时,体内盐分相对较多,使得血钠浓度升高。这种脱水类型的特点是动物极度口渴,尿液颜色深且少,重量显著减轻,但精神状态相对较好。在患高渗性脱水的牦牛中,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就会加速水分蒸发,电解质失衡,导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则更加危险,因为这种脱水类型意味着牦牛不仅丢失水分,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大量盐分。在一些急性疾病,如暴发的口蹄疫或由环境因素引发的脱水情况下,牦牛可能会因为体内水分和盐分比例严重失调,出现肌肉无力、心律不齐甚至是昏迷。此时,动物的尿液量多而颜色淡,体重减轻,但口渴感相对较轻。在这种脱水情况下,未得到及时补充盐分和水分,可能导致牦牛的生理机能严重受损。等渗性脱水,即混合性脱水,是牦牛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丧失较为平衡的状态,它可能是由于慢性疾病、热应激或者长期的脱水过程导致。这种脱水类型虽不如前两者那么危急,但长期累积同样会威胁到牦牛的健康。等渗性脱水的牦牛表现出的症状类似高渗性脱水,但程度较轻,且口渴感可能并不明显。脱水类型在牦牛疫病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疾病的病程、病原体以及环境因素紧密相关。比如,炭疽病虽不直接引发脱水,但由于其高热和毒血症症状,可能导致牦牛的代谢加速,产生脱水现象。而在疫病防控过程中,若不及时发现并处理,脱水可能会加剧病情,甚至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理解脱水类型对于牦牛疫病的防控至关重要。识别脱水类型有助于兽医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的补液策略,恢复动物的体液平衡,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因此,对于牦牛的饲养者和兽医来说,掌握脱水类型的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是保障牦牛健康、防止脱水导致的严重后果的关键。

二、牦牛疫病脱水的补液策略

在牦牛疫病引发脱水的情况下,补液策略的选择和执行至关重要。首先,识别脱水类型是补液的关键,因为不同类型的脱水需要不同性质的液体来纠正电解质失衡。对于高渗性脱水,补液以补充水分为主,常用5%的葡萄糖溶液,或以5%的葡萄糖与生理盐水1:2的比例混合,以提供适量的电解质。在低渗性脱水的病例中,补充生理盐水和/或等量的5%葡萄糖溶液,以维持钠离子和水分的平衡,防止进一步的电解质失衡。等渗性脱水,即混合性脱水,常常需要复方氯化钠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以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补液量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牦牛的体重和脱水程度来确定。一般公式为:(体重×脱水的百分数×100%)÷2。例如,一个300公斤的牦牛,如果脱水程度为6%,则计算出来的补液量为9公斤(即9000毫升)。这样的补液量需要在一天内分两次输完,然后根据牦牛的病情变化调整补液量。这样的计算方式能确保补液的精确性和及时性,避免补液过量或不足导致的健康风险。补液方式通常包括口服、灌肠和静脉注射。对于轻度脱水或耐受口服的病例,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以减轻胃肠道负担。然而,对于严重脱水或脱水速度快的病例,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快速补充体液。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以防过快的输液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同时,为确保药物的稳定性,输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补液过程中,兽医需密切监测牦牛的反应,如出现不安、呼吸加快等症状,需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

在疫病防控方面,除了补液,还需进行病因治疗,以消除脱水的根本原因。对于可治疗的疾病,如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应给予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同时配合补液。若遇到如炭疽、口蹄疫等法律规定不允许治疗的病种,应对病牛进行隔离和扑杀,以防止病原扩散。牦牛疫病脱水的补液策略需要个体化,结合脱水类型、液体选择、补液量计算和输液方式,以及疫病的控制,以确保补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饲养者和兽医应充分认识到补液策略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以提高牦牛的生存率和恢复健康,进而降低疫病对牧场经济的影响。通过科学的疫病防控和及时的脱水纠正,我们能够保护这些高原之宝的健康,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

三、疫病防控与脱水预防

疫病防控与脱水预防是保障牦牛健康,防止因病脱水的关键环节。在高寒地区,牦牛面临的疾病风险包括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口蹄疫、炭疽等,这些疾病不仅直接威胁动物的生存,还可能诱发脱水,加重病情。因此,加强疫病防控,尤其是对可预防疾病的预防措施,是防止脱水的重要手段。实施全面的疫病免疫接种是预防策略的核心。例如,定期为牦牛接种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减少由此引发的脱水。对于炭疽等无法治疗的疫病,虽然疫苗不能治愈,但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减少病牛数量,从而间接减少脱水的发生。兽医和饲养者应紧密合作,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在疾病暴发期间,迅速隔离病牛,及时进行病原检测,并按照规定进行扑杀或治疗,可以防止病原的进一步扩散。有效的隔离措施可以减少健康牛与病牛的接触,降低群发性脱水的可能性。同时,对病牛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中的病原污染,也是预防脱水的重要一环。在日常管理中,饲养者应定期对牦牛进行健康监测,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食欲、排泄物等,早期发现疾病的征兆,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出现脱水症状的牛只,除了采取补液策略外,还应及时调整饲养环境,如提高饮水点的水位,降低饲料含盐量,以帮助动物恢复水盐平衡。在疫病防控与脱水预防的策略中,疫苗接种、饲养管理、病牛隔离、健康监测和知识培训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道保护屏障,为牦牛的健康和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动物疫病对牦牛的威胁,减少脱水的发病率,从而维护这一高原经济的重要支柱。

结束语

总结来说,动物疫病引发的脱水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动物的生理状况、脱水类型和补液策略。通过精确计算补液量,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并结合疫病防控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动物的脱水状况,提高其生存率和生产性能。对于牦牛这样的特殊物种,更需要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在疫病威胁下的健康和生存。因此,持续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优化动物疫病防控和脱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吕万秋. 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存在问题[J]. 中国禽业导刊, 2024, 41 (11): 37-39.

[2]朱小兵. 我市加强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N]. 台州日报, 2024-11-12 (004).

[3]沈红霞, 倪柏锋, 虞一聪, 王彬, 周炜, 周芷锦, 穆琳. 徕卡病理切片系统在动物病理诊断上的应用[J]. 浙江畜牧兽医, 2021, 46 (02): 9-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