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教学过程中关于植物造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教学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26
/ 3

园林景观教学过程中关于植物造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教学体系构建

刘明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分支,不仅关乎美学呈现,更涉及生态平衡、文化传承及人文关怀等多个层面。其中,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营造空间氛围、提升景观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在植物造景方面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发展。鉴于此,构建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植物造景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园林景观;教学过程;植物造景;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教学;体系构建

引言

园林景观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植物造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美观、舒适、生态的户外空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园林景观教学中,构建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教学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园林景观专业人才具有关键意义。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一)生态功能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光合作用不仅是地球氧气的重要来源,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植物的蒸腾作用可调节空气湿度,叶片的散热功能能影响温度,像城市热岛效应在有大量植物的区域可得到一定改善。而且植物的枝叶能阻挡和吸收噪音,其吸附灰尘、有害气体等功能也对净化空气意义非凡,公园绿地就是改善小气候的典型实例。

(二)美学价值

植物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形态上看,有挺拔的乔木、婀娜的灌木和匍匐的草本。色彩方面,花朵有红、黄、蓝等各种颜色,树叶在不同季节也呈现出绿、黄、红等变化。质感上,有粗糙的树皮、柔软的花朵和坚韧的针叶。这些丰富的特性组合起来,能营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绚烂,冬季枝干的线条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感。

二、当前园林景观植物造景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方面

部分植物造景教材的理论内容陈旧,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像雨水花园这类新兴的生态景观形式,其植物选择与配置有着特殊要求,垂直绿化植物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教材未涵盖相关内容。而且植物学、园林生态学和园林美学等知识在植物造景理论教学中各自为政,没有融会贯通。

(二)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场地方面,学校内部可用于植物造景实践的场地有限,难以模拟真实的复杂项目场景。资金上,开展实践教学需要购买植物材料、工具等,资金不足导致实践项目规模小、种类少。这使得学生参与实际植物造景项目的机会寥寥无几。实践教学中师生比例失衡,一位教师可能要指导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从而造成学生在植物造景实践中操作不规范,如植物种植深度不当,设计缺乏合理性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植物造景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教师在课堂上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听讲,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而不善于思考和创新。

三、全方位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一)理论教学内容优化

在园林景观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构建全方位教学体系的基础。随着时代发展,植物造景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案例。例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造景,这是现代城市应对雨水管理的创新举措。在教材中增加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介绍不同类型雨水花园(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构建以植物造景为核心的知识体系需要深度融合多学科知识。以植物选择为例,植物学知识提供植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等基础信息。园林生态学知识则从生态适应性角度深入分析,像根据光照、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确定植物的分布范围和生长潜力。运用园林美学知识阐述植物的观赏特性,如植物的色彩搭配如何营造视觉焦点,不同植物的质感组合产生的对比或协调效果等。园林规划设计知识则将植物造景与整体空间布局相结合,考虑植物在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植物造景理论知识体系。

表1不同类型雨水花园及其生物滞留池植物配置原则的详细表格

章节

主题

详细内容

第一章:雨水花园概述

雨水花园定义与功能

介绍雨水花园的基本概念,包括其生态功能(如雨水收集、净化、减缓雨水径流等)和社会功能(如美化环境、提供休闲空间等)。

第二章:不同类型雨水花园

生物滞留型雨水花园

描述生物滞留型雨水花园的特点,包括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及其在雨水处理中的应用。

渗透型雨水花园

介绍渗透型雨水花园的特点,强调其对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以及如何通过渗透作用补充地下水。

其他类型雨水花园(如植被浅沟、湿地型雨水花园等)

简要介绍其他类型的雨水花园,突出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第三章:生物滞留池的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的生理特性与适配性

耐涝性:选择能在长期积水条件下生存的植物。耐涝性:选择能在长期积水条件下生存的植物。生长速度:选择与雨水花园维护周期相匹配的植物。抗病虫害能力:选择抵抗力强的植物,减少维护成本。

植物组合与协同作用

净化水质:介绍能吸收污染物(如氮、磷)的植物种类及其组合方式。减缓雨水流速:选择具有茂密根系和较大冠幅的植物,以增加雨水渗透和滞留时间。生物多样性:通过植物组合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四章:生物滞留池植物配置方法

设计原则

分层配置: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高度,进行分层种植,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空间布局:考虑雨水花园的空间布局,合理安排植物的位置和密度。季节变化: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增加雨水花园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实践案例

提供生物滞留池植物配置的实际案例,展示不同植物组合在雨水花园中的应用效果。

第五章:维护与管理

日常维护

介绍雨水花园的日常维护措施,包括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长期管理

讨论雨水花园的长期管理策略,包括植物更换、土壤改良、结构调整等。

(二)实践教学环节强化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能力的关键。与园林企业、公园、植物园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让学生参与公园的植物改造项目,这一过程涵盖植物调查、方案设计到施工养护的全流程。在植物调查阶段,学生要学会识别公园内现有的植物种类,评估其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案设计时,依据调查结果和公园的功能定位、游客需求等因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植物的重新布局和选择(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施工养护环节则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植技术、修剪方法、病虫害防治等实际操作技能。设置多样化的实践项目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植物造景需求。小型庭院植物造景设计项目,学生需要考虑庭院的空间大小、主人的喜好、周边环境等因素,创造出个性化且美观实用的植物景观。校园绿地植物改造项目则要兼顾校园的文化氛围、师生的活动需求以及生态功能的提升。

表2关于公园植物重新布局和选择的方案设计

序号

设计要素

考虑因素

理论依据

设计方案

1

植物种类选择

公园功能定位(休闲、生态、教育等)、游客需求(观赏、遮荫、亲近自然等)、气候条件、土壤类型

生态学原理、植物生理学、景观美学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结合公园主题,如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具有生态教育意义的本土植物等、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变化,确保全年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

植物布局

公园功能区域划分(入口区、活动区、休息区、生态区等)、游客流线、景观视线

空间设计原理、行为心理学、景观生态学

入口区:选择具有标识性和引导性的植物,如高大挺拔的乔木或色彩鲜艳的花卉

活动区:种植遮荫效果好、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活动环境

休息区:配置能够营造宁静氛围的植物,如低矮的灌木和芳香植物

生态区: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构建复层植物群落,促进生态平衡

3

植物层次与结构

景观效果(立体感、层次感)、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

景观层次理论、群落生态学

构建多层次植物景观,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增加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注重植物群落的稳定性,避免单一物种的大量种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4

季相变化

游客体验、景观多样性

植物季相变化原理、景观时序设计

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确保公园在不同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观特色、考虑叶色、果实等随季节变化的植物元素,丰富景观的时序变化

5

植物与设施结合

游客需求(休息、娱乐、教育等)、设施功能(座椅、步道、解说牌等)

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

在休息设施周围种植遮荫植物,提高游客的舒适度、步道两旁选择具有观赏性和引导性的植物,增加步行的乐趣、在教育解说牌附近配置相关植物,便于游客对照观察和学习

6

维护管理

植物生长习性、管理成本

植物养护管理学

选择易于维护、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降低管理成本、制定合理的植物修剪、施肥、灌溉计划,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三)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实际的植物造景项目,如某社区绿地植物造景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进行场地调研,深入了解社区的地理环境、居民的年龄结构、活动习惯以及社区的文化特色等信息。需求分析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调研结果确定社区居民对绿地功能(如休闲娱乐、儿童游乐、健身等)的需求,以及对植物景观(如四季有景、色彩丰富等)的期望(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基于这些需求,学生小组进行方案设计,综合运用植物造景的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设计合理的植物布局和景观结构。最后进行方案汇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的操作中全面学习植物造景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优秀植物造景案例,学生能够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例如分析法国凡尔赛宫园林的植物造景,其对称式植物布局体现了古典园林的秩序美和庄严感。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精确的植物排列营造出宏伟的视觉效果,以及植物修剪技艺在塑造植物形态、强化整体景观风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表3需求分析

绿地功能需求分类

具体需求描述

植物景观期望分类

具体期望描述

休闲娱乐

希望有足够的开阔空间,设置长椅、亭子等休息设施,供居民聊天、休憩、下棋等

四季有景

期望绿地能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观,春季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斑斓,冬季有独特的植物姿态(如松柏的常青)

儿童游乐

需要安全的儿童游乐区域,如滑梯、秋千、沙坑等设施,周边植物不能有刺、有毒等危险

色彩丰富

希望植物色彩搭配多样,有不同颜色的花朵、树叶等,如红色的花朵、黄色的树叶相互映衬,提升视觉美感

健身

需要安全的儿童游乐区域,如滑梯、秋千、沙坑等设施,周边植物不能有刺、有毒等危险

芳香宜人

期望绿地中有一些能散发宜人香气的植物,如丁香、桂花等,提升居民在绿地中的舒适感

社交集会

能容纳一定数量人群进行社区活动,如举办小型文艺表演等的空间,周边有植物作为自然背景

本土特色

希望种植一些本地特色植物,体现地域文化

结束语

构建园林景观教学中植物造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教学体系是提高园林景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造景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创造更美好的园林景观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单慧频,罗杰,刘琪,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教学路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8):75-77.

[2]杨玉培.风景园林植物造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2201.339.

[3]王燚.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的应用与探讨[J].现代园艺,2021,44(17):166-168.

[4]高春艳,丁明静,丁晓浩.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30(02):146-149.

[5]丛慧颖,申健,田立娟,等.《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5,(13):17-18.

[6]刘宗才.植物造景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J].教育,2013,(23):56-57.

[7]申亚梅,马进,路英.《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分会.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