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中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米格列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米格列醇+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比对照组更优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米格列醇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米格列醇;老年糖尿病;效果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加之受饮食结构的影响,使糖尿病的例数持续增加。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等导致的胰岛素β细胞的破坏等[1]。临床典型表现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浑身乏力。假如不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容易产生心血管事件,对患者构成生命威胁。所以临床当中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一直是业内所探究的重大课题。本研究就甘精胰岛素联合米格列醇治疗糖尿病予以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63.42±2.12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68.56±3.13岁。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纳入标准:①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②存在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③均同意加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损伤;②因其他疾病所致的多尿、体重下降等;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甘精胰岛素治疗,首剂量O.2 U/kg,每天睡前皮下注射,并根据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低血糖反应进行调整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米格列醇50~l00 mg,3次/d。均为6周l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体质量、胰岛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 P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的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版本)进行分析,其表示方式为()、(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水平及体质量
观察组治疗前空腹血糖(9.28±0.68)mmol/L、餐后血糖(8.19±2.12)mmol/L、HbAlc(9.17±1.32)%与对照组(9.31±0.53)mmol/L、(8.21±1.42)mmol/L、(9.33±1.25)%差异不明显(t =0.220,P =0.826;t =0.050,P =0.961;t =0.557,P =0.579),但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6.45±0.20)mmol/L、餐后血糖(7.31±0.13)mmol/L、HbAlc(7.78±1.35)%均比对照组(7.23±1.44)mmol/L、(8.70±2.38)mmol/L、(8.57±1.07)%低(t =8.780,P =0.000;t =3.688,P =0.000;t =2.900,P =0.005),而观察组体质量(22.64±3.21)kg/m2与对照组(21.57±3.39)kg/m2差异并不显著(t =1.450,P =0.151)详见表1。
表1 血糖水平及体质量()
组别 | n | 空腹血糖(mmol/L) | 餐后血糖(mmol/L)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观察组 | 40 | 9.28±0.68 | 6.45±0.20 | 8.19±2.12 | 7.31±0.13 |
对照组 | 40 | 9.31±0.53 | 7.23±1.44 | 8.21±1.42 | 8.70±2.38 |
t值 | 0.220 | 8.780 | 0.050 | 3.688 | |
P 值 | 0.826 | 0.000 | 0.961 | 0.000 |
续表
组别 | n | HbAlc(%) | BMI(kg/m2)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观察组 | 40 | 9.17±1.32 | 7.78±1.35 | 24.67±3.87 | 22.64±3.21 |
对照组 | 40 | 9.33±1.25 | 8.57±1.07 | 25.80±3.94 | 21.57±3.39 |
t值 | 0.557 | 2.900 | 1.294 | 1.450 | |
P 值 | 0.579 | 0.005 | 0.199 | 0.151 |
2.2胰岛功能
治疗前观察组FINS(7.37±1.81)mIU/L、2hPINS(63.65±13.34)mIU/L、HOMA-β(25.07±8.18)与对照组(7.38±1.82)mIU/L、(63.66±13.35)mIU/L、(25.08±8.19)差异不显著(t =0.025,P =0.980;t =0.003,P =0.997;t =0.005,P =0.996),而治疗后FINS(9.16±1.57)mIU/L、2hPINS(76.36±16.07)mIU/L、HOMA-β(40.51±15.54)与对照组(10.33±1.84)mIU/L、(86.94±16.68)mIU/L、(58.03±1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3.059,P =0.003;t =2.889,P =0.005;t =4.530,P =0.000)详见表1。
表2胰岛功能(n=40,)
组别 | FINS(mIU/L) | 2hPINS(mIU/L) | HOMA-β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观察组 | 7.37±1.81 | 9.16±1.57 | 63.65±13.34 | 76.36±16.07 | 25.07±8.18 | 40.51±15.54 |
对照组 | 7.38±1.82 | 10.33±1.84 | 63.66±13.35 | 86.94±16.68 | 25.08±8.19 | 58.03±18.89 |
t值 | 0.025 | 3.059 | 0.003 | 2.889 | 0.005 | 4.530 |
P 值 | 0.980 | 0.003 | 0.997 | 0.005 | 0.996 | 0.000 |
2.3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并不显著P>0.05,如表3。
表3不良反应[n(%)]
组别 | n | 低血糖 | 胃肠道反应 | 酮症 | 总发生 |
观察组 | 40 | 1(2.50) | 1(2.50) | 0(0.00) | 2(5.00) |
对照组 | 40 | 0(0.00) | 2(5.00) | 1(2.50) | 3(7.50) |
χ2值 | 0.213 | ||||
P值 | 0.644 |
3讨 论
老年糖尿病对患者危害较大,如果不及时控制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而甘精胰岛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长效胰岛素之一,属于抗糖尿病药物。甘精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调节糖代谢,从而可以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最终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2-5]。它是一种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类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和人类胰岛素有很多雷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它与经由胰岛素受体而介导胰岛素作用相同。它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末梢组织来进一步摄取葡萄糖,致使血糖水平会有所下降[6-8]。但是单一使用胰岛素的效果并不明显,为增强药效,临床当中通常与其它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比如米格列醇片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它是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一种,能够可逆性地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低聚糖和双糖水解为葡萄糖,可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最终实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9-10]。它主要可以明显降低餐后2 h的血糖,从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也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选择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以充分发挥降糖作用,比如与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效果较为明显。经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比对照组更优。由此表明,对老年糖尿病人群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米格列醇治疗效果更优。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结果两组发生低血糖、胃肠道反应及酮症的不良反应差异并不显著。由此证实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但能够增强干预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糖尿病患者持续使用。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糖尿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米格列醇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霞,严仍娜,蔡玲,等. 无针注射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5):415-420.
[2]荆亚莉,王维敏,童国玉,等. 两种甘精胰岛素在不同基线糖化血红蛋白亚组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ABET研究事后分析[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3):216-222.
[3]薛丰田,李芳. 米格列醇+格列吡嗪治疗T2DM患者的有效性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1,34(2):108-110.
[4]王君珑,李兴帼.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治疗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1):52-55.
[5]杨蓓,韩琳,王茵,等.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的Meta分析与试验序贯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5):1892-1901.
[6]MISRA, ANOOP, PATEL, MAYUR, AGARWAL, PANKAJ,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Physician-Led Versus Patient-Led Titration of Insulin Glargine in Indi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Subanalysis of the Asian Treat to Target Lantus Study (ATLAS)[J]. 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2019,21(11):656-664.
[7]叶健华,赵玉钏. 2型糖尿病缓解标准与治疗策略[J]. 实用医学杂志,2023,39(14):1729-1732.
[8]阮乐.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重组甘精胰岛素与α-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效果[J]. 吉林医学,2023,44(10):2869-2872.
[9]徐俊,许樟荣. 《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解读及进展:治疗部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51-55.
[10]AVOGARO, ANGELO, BONORA, ENZO, CONSOLI, AGOSTINO, et al. Glucose-lowering therapy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Diabetes & 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2019,16(5):39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