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710054
刘师傅是一位50岁的中年男性。一天,他正在公司加班,突然感到头痛欲裂,随后出现了呕吐和意识不清。同事发现后立即将他送往医院,CT检查发现刘师傅是脑出血。听到这个消息,刘师傅的家人都惊呆了,他们不明白一向健康的刘师傅怎么会得这个病。脑出血看似很远,但却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人身上。那么,什么是脑出血?它的症状表现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一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脑出血疾病简介
1. 定义: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引起的急性疾病。它是一种非创伤性出血,发生在颅内,可累及大脑、小脑或脑干等部位。
2. 流行病学:在所有脑卒中中,脑出血占30%左右。它好发于50-7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我国每年新发脑出血病例约100万,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3. 病因和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还有很多因素可导致脑出血。比如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它们在血管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极易破裂出血。此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它们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脆弱血管破裂。
二、警惕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剧烈头痛,程度往往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头痛。严重时还会出现呕吐、意识障碍,或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如偏瘫、失语等。部分患者可有瞳孔变化如瞳孔缩小或散大。
2. 症状解析: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症状,是因为脑出血发生后,大量血液在极短时间内进入脑实质,使局部脑组织受压,引起脑损伤。同时出血占据颅内空间,加重了颅内压力,又会压迫周围组织,故出现一系列症状。
3. 易混淆疾病:脑出血的症状与其他一些疾病较为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如脑梗死也可表现为急性脑卒中症状,但其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通常较轻。颅内肿瘤有时也可急性发作,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但一般起病没有脑出血那么急骤。此外,脑膜炎也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但常伴发热,且临床进展没有脑出血迅速。
三、脑出血诊断方法
1. 临床诊断:脑出血的诊断首先依靠临床表现。突发持续性剧烈头痛往往是其最主要线索。结合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和意识改变等表现,临床可初步怀疑脑出血。但确诊还需依靠影像学检查。
2.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目前,CT平扫是诊断脑出血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出血灶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密度与出血时间有关,随时间推移密度逐渐降低。磁共振因其软组织分辨率高,更能显示血肿的准确部位、范围,评估脑水肿情况,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脑血管造影可了解脑血管情况,对明确病因如动脉瘤破裂或血管畸形有重要意义。
3. 诊断标准: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准为:在符合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经CT或MRI证实脑实质内有血肿存在,同时排除外伤性或医源性出血,即可诊断为脑出血。需要注意的是,脑出血虽然多发生于高血压患者,但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会发生脑出血。
四、科学治疗 整合资源
1. 治疗原则:脑出血的治疗首要原则是要尽快止血,控制出血范围。同时给予降颅压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对已经形成的血肿,可视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防治并发症如脑水肿、呼吸道感染等也是治疗的重点。
2. 常用治疗方法:目前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常用药物有止血药如氨甲环酸,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等。外科手术主要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开颅进行血肿清除,适用于血肿量大(>30ml)或引起脑疝形成的患者。血肿较小、位置较深的患者可选择微创手术。
3. 新进展: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选择性栓塞术可有效阻断出血动脉,在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提高疗效。此外,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可用于溶解血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随着神经内镜等微创技术应用,患者预后进一步改善。
五、脑出血的预后与管理
1. 预后因素: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很多。年龄越大,预后往往越差。血肿体积越大,病情往往越重,预后也越差。此外,出血发生时的意识状态也极为重要,昏迷程度越深,提示脑损伤越重,预后越不良。并发症如脑疝、呼吸衰竭等的发生也会显著影响预后。
2. 随访和复查:脑出血患者出院时,医生会告知下次随访时间,一般在出院2周后复诊,此后每1-2月随诊一次。随访时需监测血压、复查CT了解血肿吸收情况。如发现血压控制不佳或血肿无明显吸收,应及时处理。
3. 日常管理:预防脑出血再发作是患者出院后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首先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其次要控制血糖、血脂,饮食宜清淡。此外要绝对禁烟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同时还要注意预防跌倒,家中环境要安全舒适。
六、脑出血的预防措施
1. 一级预防:预防脑出血,要从控制危险因素做起。定期体检,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是早期筛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有效手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干预治疗。生活中要少食高盐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坚持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做到“三不过”,即饮食不过量、运动不过度、情绪不过激,能显著降低脑出血的发病风险。
2. 二级预防:一旦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尤其是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 三级预防:对于已经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为预防再次发作和减少并发症,出院后的管理尤为重要。除遵医嘱服药外,要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言语训练等,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长期卧床者要采取翻身拍背等措施,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增加社会交往,保持乐观心态,预防抑郁的发生。
结语:
脑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危重疾病,但它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学习脑出血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程度减轻其危害。同时,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让我们共同提高防病意识,远离脑出血的威胁,呵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面对疾病,知识就是力量。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医学知识,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预防胜于治疗,健康生活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