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在核电领域,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核电厂事件和事故的主要触发因素之一,由于工况的突发性和复杂性,以及若不及时、正确处理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加上平时缺少对心理素质的训练,极易诱发运行人员的过度心理应激反应。本研究从核电厂运行人员心理能力训练入手,探索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切实可行的心理素质训练技术与方法,为后续开发运行人员心理素质训练装置奠定前期基础。
关键词:核电;运行人员;心理素质训练;训练技术
1核电厂运行人员心理能力相关调研
1.1运行人员心理素质相关要求
国家标准《GBZT 164-200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对核电厂运行人员心理健康指标提出的相关标准,其中,心理警觉和情绪稳定、感觉敏锐、能够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沟通、运动能力、动作范围和灵巧性等都是与心理应激相关的指标。
核电厂主要通过运行人员模拟机培训观察与评估、运行经理带队对运行值开展能力评估、模拟机教员主控室观察评估、运行管理层主控室管理巡视、运行人员能力相关的专项评估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运行人员的能力评估,评估指标为INPO五项能力指标。通过每年复训来考验运行人员对工况的控制能力,对主控室运行人员行为从密切监视、精确控制、团队合作、保守决策、知识技能、值长领导力、反应性管理提出相关要求。
1.2非核电高风险行业心理素质训练现状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项目组对非核电厂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应激心理能力训练的指标和方法归纳如下(见表1):
表1非核电厂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应激心理能力训练的指标和方法
训练对象 | 训练指标 | 训练方法举例 |
飞行员 | 生理素质:心率变异性(HRV)、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心理素质: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社会支持 | 通过系统脱敏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可使飞行员重复、持续的暴露在强刺激情境中,并通过放松训练对抗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使刺激逐渐失去引起应激反应的作用。 |
特警 | 心理素质:情绪管理、心理弹性、自我控制、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 | 通过针对性地设置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模拟警务实战景象和情境,使特警队员感受特殊压力下的心理刺激,训练他们在特定环境、情景条件下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控能力。 |
2 核电厂运行人员应激心理素质模型构建
本研究选取31名核电厂运行、培训等岗位人员采用关键事件技术法开进行深度访谈,每人访谈时间在60-90分钟左右,并进行了全程录音。访谈后,将录音整理成逐字文字稿,进行编码。经过编码及专家评定初步确立,分析确定核电厂运行人员应激心理素质指标模型包括自我控制、情绪调控、抗压能力等9项心理指标。
3运行人员应激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基于心理学理论和非核电厂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应激心理能力训练方法,针对运行人员不同的心理素质指标的特点,结合不同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开展各项指标的训练方法分析。训练方法分为个体训练、团体训练、认知引导讲授。例如其中个体训练一般通过具备生物反馈功能的软件系统平台进行训练。通常涉及到放松技术、系统脱敏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等;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应对压力的能力,随着生物反馈训练时间的推移,效果会相对显著。训练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形成,同时有训练经验的个体较快进入生物反馈状态,可以较好地调整自己的应激水平。经过长期的系统放松训练,帮助受训者逐渐形成并掌握自身生理和心理调节技能。
3.1训练场景开发
训练场景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也可通过仿真技术实景呈现。因此对应的核电厂运行人员心理应激能力训练装置可采用VR虚拟现实进行训练或模拟训练装置开展训练。
在训练场景开发初期,可先从基本类中选取典型场景进行VR技术开发,后期再从专项类中选取典型场景进行VR技术开发。专项类任务需注重对后果严重性的告知,及通过在系统设计计时或倒计时加强时间压力的紧迫感。在专项类任务中,需分解每一步的场景、画面、特效、模块、动作等,编制VR开发脚本。其中场景的设计和参数设置可与仿真中心开展合作,利用仿真技术平台,真实模拟实际机组工况。
3.2训练实施流程
运行人员心理素质训练应用方式为首先最后通过相同的测评方式或平行的测评方式对心理素质指标进行效果评估。训练全程的测评数据,包括心理数据和生理数据均进行数据化管理,为个体心理素质动态评估和训练效果跟踪奠定基础。
具体训练实施流程如下:
(1)运行人员在进行心理应激心理素质训练之前,需要进行基线数据采集(即心情平静状态下的生理指标),用于与后期应激训练形成对比;
(2)对人员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估,参考常模标准判断个体的心理素质是否存在偏离,针对偏离的指标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并结合不同的训练方式开展训练。训练场景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也可通过仿真技术实景呈现。训练过程中需全程实时监测学员的生理指标,且生理指标变化以可视化的形呈现在训练屏幕上,学员可通过观察自己的生理指标变化
;
(3)在训练过程实施后,对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再次进行评估,并开展训练效果的分析与评价,训练效果分析与评价的具体思路如下:
表2训练效果评价分析表
对比方式 | 对比结果 | 训练效果评价 |
生理数据对比 | 应激诱发后>基线值 | 产生了应激反应 |
应激诱发后与基线值两者无显著差异 | 未产生应激反应 | |
生理数据对比 | 训练后<应激状态 | 达到了训练效果 |
两者无显著差异 | 未达到训练效果 | |
生理数据对比 | 训练后与基线值两者无显著差异 | 达到了训练效果 |
训练后>基线期 | 未达到训练效果 | |
心理数据对比 | 训练后相比训练前显著提升 | 达到了训练效果 |
训练后相比训练前提升不显著 | 未达到训练效果 | |
他评数据对比 | 训练后相比训练前显著提升 | 达到了训练效果 |
训练后相比训练前提升不显著 | 未达到训练效果 |
4结论
本研究基于核电或其它高风险行业的调研与分析,研究得出核电厂运行人员下的心理素质指标模型,并运用生物反馈技术、放松训练、适应性训练技术、系统脱敏技术等多种技术,对运行人员心理素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开发运行人员心理素质训练素材,结合系统脱敏及生物反馈等技术开发通过渐进式克服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的行为训练技术,提出运行人员心理素质训练具体举措。根据不同指标特点,编制了一套完整的运行人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案,其中训练方法报告个体训练、团体训练、认知引导讲授等。
在后续推广应用中,通过对运行人员心理素质进行有效评估与提升训练,对运行人员的自我效能、情绪调节、心理弹性等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训练,可避免或减少运行人员在面临紧急工况下的应激障碍,使运行人员能更好地运用相应的知识、技能等合理处理工况,降低事故处理偏差,减少停机停堆等事故的发生,提升运行业绩,保障核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力.核电站人因失误心理背景分析[J].核动力工程,1992,13(5):27-30.
[2]张力.概率安全评价中人因可靠性分析技术[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6.
[3]HancockPA.Stressandadaptability[M].EnergeticsandHumanInformationProcessing.Dordrecht:MartinusNijhoff,1986:
作者简介:黄乃曦(1983—),男,安徽铜陵,核动力运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本科,
研究方向:核电运行及心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