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研究,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对小学语文德育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德育研究;教学策略
一、互联网对小学语文德育的影响
(一)信息更加丰富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全面普及,使得上网更加方便,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学生从小接触到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这既给他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丰富的信息可以增加学生的见闻,使其拥有更加丰富的间接经验,便捷地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信息量的丰富也可能带来多种多样的价值导向,包括错误的价值导向,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辨别,容易受到误导。
(二)德育资源的多样化
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更多教学资料和渗透教学技巧,使课堂教学保持综合性和创新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分享教育视频和文章,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平台,由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从而增强德育效果。
(三)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不足
虽然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相对较少,对网络信息的价值判断能力较弱。这要求教师在实际德育教学中逐步树立学生的分析意识和判断能力,使其对网络信息做到有效甄别。
(四)学生的德育实践意识降低
互联网上的虚拟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玩世不恭的心态,导致德育教学的认识不深刻,缺乏有效的实践动力和意愿。因此,教师需要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围绕德育内容进行积极创作,从而强化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研究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并寻找它们与知识点的结合处,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渗透。例如,在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和角色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到邱少云的英雄精神和牺牲精神。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和英雄事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德育内涵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的德育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教授《将相和》时,教师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节的解析,可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协作、沟通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团结力量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语言文字训练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蕴含的深刻道理。例如,在教授《悯农》这首古诗时,对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付出。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仿写、扩写等语言文字训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德育内涵。在教授《我不能失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自己信守承诺的经历。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德育教学
(一)利用社交软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社交软件与学生交流,布置相应的作业,实现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这种交流方式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使其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等平台,与学生分享德育文章和教育视频,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教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主题班会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对互联网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通过讲述网络生活案例,鼓励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保持辩证态度,使其保持对网络信息的科学理性认识。例如,可以开展“网络与我的生活”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网络带来的便利和危害,并探讨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网络使用的正确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还原课文中的场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内涵。例如,在教授《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雨过天晴的黄昏场景进行还原,促使学生对人文主义情怀做到深刻理解,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生活情趣。
四、应对互联网挑战德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需要逐步树立学生的分析意识和判断能力,使其对网络信息做到有效甄别。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讲述网络案例,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理性分析。例如,可以开展“网络信息的真假辨别”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增强信息筛选能力。
(二)防范学生网络成瘾
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避免学生对信息网络成瘾和依赖,冲击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上网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防范学生网络成瘾。例如,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学生的上网时间表,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诱惑,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开展家校合作教学
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保持和学生家长的有效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配合,促进对小学生的有效管理和综合性教育。例如,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平台,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学生的德育教学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价值,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