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2
/ 2

高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

王语宸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442000

摘要:以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对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

引言

通过探究式的数学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及其结论的推导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够初步领会直观感知与严密逻辑之间的联系,并着手实践数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感受创新思维的火花,树立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面对挑战的科学意志。这种方法还有助于学生培养大胆质疑和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他们发现、表述及解答问题的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

1.理论依据

我国知名学者王坦对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阐述:该学习模式依托于现代心理学的社会、认知分支,以及教育技术学等多学科理论,着眼于课堂上人际互动的挖掘与运用。它以目标设定为引领,强调全体成员的互动与协作作为核心驱动力,以传统的班级授课作为框架,将小组合作作为教学的核心方式。评价体系以团队表现为准则,采用标准化评价方法,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术成就,优化班级的社会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追求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愉悦的学习体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这些特质的教学活动体系。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2.1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合作交流

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学环境变得紧张,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应对考试,不断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然而,这种权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沟通,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建活动。同时,它也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培养。数学学科的知识逻辑性和思维含量较高,学生被动地模仿和接受只会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感受到数学的实践价值和美学价值。这种机械化的重复训练也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激情。然而,今天的课堂教学正在呼唤师生的教与学观念的转变。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互动交流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

2.2课后师生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反思

在全新教育体系中,反思能力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视,它被视为教师职业生涯提升与个人进步的关键所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归纳总结已经成为教学流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众多教师往往未能及时将课堂体验与收获记录在案,更鲜有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系统性反思和感悟提炼。这种忽视导致了学生群体在知识整理和吸收上存在不足,他们不擅长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也不擅长在知识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迁移与类比,从而错失了知识领悟与提升的宝贵机会。

2.3学生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

随着高中数学难度的提升,学生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甚至出现了消极的学习态度。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调动他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

3.高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对策

3.1合作学习,民主讨论

在人际互助的背景下,学习过程得以深化,学习者与周遭环境的互动对知识内涵的把握至关重要。在这种集体学习的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的思维与智慧都融入集体智慧之中,形成了一个共同构建知识意义的集体。这种集体智慧并非由个别学生独占,而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通过交流与协作,学习者能够唤醒并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他人的视角中获得灵感与补充,感知不同观点的分歧,对自身及他人的思维进行深入剖析与辨识,形成独到见解。在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综合各种观点,通过合作,为探究式学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3.2自主求索,积极体验

探究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在这种理论下,学生被引入特定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感受、积极体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发展平台。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每个学生都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为了鼓励他们体验成功,我们应为他们提供机会和条件。这样的机会可以是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让他们有机会亲自尝试和体验。这些机会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学习、会学习,相信他们能够做到“我能行”。探究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理想发展。这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以适应他们的不同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理想的发展,这是积极体验对于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养成乐观向上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

3.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在开展“数学研究性”的课堂教学中,要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转换成“问题型”的思维情景。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数学问题的环境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营造数学问题的情景,例如,能够表现出知识的生成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数学的认识冲突,来创造数学问题的情景,也可以把教科书上的先定理后运用的现实问题,改为从应用题入手的问题情景。以凸显“问题求解—构建数学模型—问题求解”的研究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轻松的探索氛围,让问题呈现出“巧中有趣”、“准有可思”,找到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教学材料的结合点。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能够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为学生创造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依据。数学定理和公式是从客观事物的时空形态或量的关系中提炼而成的。这是前辈们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得出的结论,其中的艰难,一般的同学很难体会。在指导学生对定理、公式的正确认识与熟练运用的同时,也要注意演示定理、公式的发现与生成的过程及其体现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二项式定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教学。在教科书上,二项式定理是最直观的,我们可以从牛顿找到二项式定理的现实环境和情景中,让他们感受到二项式定理的起源和探索的全过程,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数学家们的思维历程。通过从发现到创新,让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下进行猜想和探索,从而达到了数学思想的实质。并要求同学们互相合作,自己去探究,去验证。从“教数学”走向“合作研究”,变“重结果”为“重过程”,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感情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积极推广这种学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改进和完善这种学习方式,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孙贵梅.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2,12(12):107.

[2]喻海霞.浅谈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5):96-97.

[3]杨晓.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