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高职声乐课堂中传承保护科尔沁长调民歌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2
/ 2

论在高职声乐课堂中传承保护科尔沁长调民歌的重要性

杨常梅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声乐教授

摘要:新时期环境下,我国逐渐意识到培养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也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加大了职业教育改革力度。在现代高职教育领域,声乐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成为培养学生艺术品质及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科尔沁长调民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及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当代声乐教学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文章将从这一点出发,对高职声乐教学中传承保护科尔沁长调民歌的重要性加以分析,着重探索民歌文化传承保护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职声乐;文化传承;科尔沁长调民歌

前言: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声乐教学的目标、性质出现了转变。在高职声乐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基础乐理知识,掌握声韵理论素材,也要侧重于开拓其声乐眼界,并强化综合音乐素养及综合品质。科尔沁长调民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将其与高职声乐教学相互整合,具有较高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两者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声乐课堂高质量开展,也有助于民歌文化自身的长远传承。

一、高职声乐课堂中传承保护科尔沁长调民歌的重要性

声乐教育与民歌文化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高职声乐课堂中引入科尔沁长调民歌也具有较明显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两者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声乐教学的民族韵味。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引入科尔沁长调民歌的方式,指导学生感受民歌中包含的文化特色,使之深入体会民族唱法的韵味及情感表达的方式,在双向融合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两者的融合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稳定传承。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摇篮,以课堂为阵地指引学生了解科尔沁长调民歌,可实现民间艺术的稳定留存,使得学生了解该类艺术文化,并从学生角度进行更进一步的扩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两者融合中,教师也应把握与时俱进的原则,既要引入科尔沁长调民歌,也要对其加以适当的创新加工。在传承民歌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积极发展,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大范围弘扬[1]

二、高职声乐课堂中传承保护科尔沁长调民歌的实践路径

(一)实施开放教育,传承民歌艺术价值

科尔沁长调民歌中包含着极为深厚的艺术价值,也蕴藏着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气息。将其与高职声乐课堂相互融合,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蒙古族地区的民族声乐文化,并为科尔沁文化提供更加稳定的传承载体。为实现两者的深层次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把握开放性教学理念,能够打造开放课堂,让科尔沁长调民歌真正进入音乐课堂,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底蕴。

首先,教师需对当下的声乐教学需求形成充分了解,落实人本化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自行探索科尔沁长调民歌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也可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或艺术采风活动,在真切的实践体验中辅助学生体会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的气息[2]。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提前向校方申请,组织学生接触当地的蒙古族人民或前往蒙古地区展开实际采风,通过深入同胞生活环境、民族环境的方式,采集更加丰富的声乐素材。在亲自体验草原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科尔沁长调民歌中传递的风土人情;其次,教师可在声乐课堂中组织学生开拓与科尔沁长调民歌有关的兴趣小组,并于课后组织开展兴趣活动。如设立蒙古族长调、好来宝、乌力格尔等特色班,也可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通俗唱法、长调唱法、短调唱法,以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相互整合,开拓学生的眼界,补充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

(二)积累丰富素材,强化声乐教材开发

    结合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中,科尔沁长调民歌的应用程度相对偏低,很多学生对于该类传统文化形成的了解都比较浅显,甚至并未掌握科尔沁长调民歌的唱法及背景文化。类似问题的存在均制约了科尔沁长调民歌在高职声乐课堂中的传承与保护。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主动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基于教材内容展开进一步的拓展,将课内外素材有效整合,辅助学生更深层次接触原生态民歌,打造具有特色的教材体系及课程体系[3]
    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指导学生了解科尔沁长调民歌的特点价值及发展历史,重现民歌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同时,教师应贯彻开放性传承性教学理念,能够在保有科尔沁长调民歌原有特色的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对此进行创新。类似教学举措,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科尔沁长调民歌的体会认识,也有助于学生生育能力及素养的积极发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与当地的文化艺术馆建构稳定合作关系,以双向沟通,实现科尔沁长调民歌教学资源的有效开拓,以共同组织声乐教育活动的方式,辅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科尔沁长调民歌的歌唱技法。必要时,高职院校还可加大成本投入,与当地其他部门共建科尔沁长调民歌研究基地,以实现民歌文化的长远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不定期组织学生前往与科尔沁长调民歌有关的民族地区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与当地的民歌艺人直接交流接触的方式,辅助学生拓展眼界与知识面,最大限度提高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效果并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在校园艺术节、传统文化节等活动中,高职院校也可提前联系当地的蒙古族人、科尔沁长调民歌艺人,邀请其前往校内进行表演,在实践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应用现代技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演唱是声乐教学中的主要模式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绝不可固步自封,强行延续传统教学方式,只要求学生跟随自己模仿演唱。将科尔沁长调民歌引入的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工具的应用价值,在科学的助力下,促进声乐教学的创新开展。

例如,部分科尔沁长调民歌的曲调比较简单。高职学生只需聆听几遍,便能够跟随音乐的旋律简单哼唱。但久而久之,学生总会产生厌倦心理。对此,教师便可合理引入现代技术,以技术辅助学生产生更加深切的学习体验,增强其学习动力。或者,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指导学生对比较知名的科尔沁长调民歌进行改编,将其加工成全新的音乐作品。通过这一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之了解传统文化的乐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引入与架构中,现代化教育基础相对较稳定。加之新媒体的逐步升级,在高职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取更加立体的形象导入科尔沁长调民歌。比如,声乐教师可在教学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科尔沁长调民歌,指引学生进行音乐赏析。在此基础上,有效组合音频素材与视频素材,在视听的双向刺激下,促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蒙古族的文化特色。或者,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其课后自行搜索调查与科尔沁长调民歌有关的文化素材,并于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在自主学习、双向互动中开阔学生眼界,实现科尔沁长调民歌与声乐教学的深层次整合。

结论:综上所述,科尔沁长调民歌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结合文本分析来看,在高职声乐教学中,传承保护科尔沁长调民歌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补充教学的民族韵味,实现文化的稳定传承,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积极发展。为此,高职声乐教师便应深刻落实开放教学原则,能够积累更丰富的民歌教学素材,引入现代技术,开拓声乐教学空间,加强声乐教学与科尔沁长调民歌的融合深度,促进教育工作及民歌文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莉. 地域性民歌演唱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创新——基于巴渝改编民歌的教学实践探讨 [J]. 艺术教育, 2024, (09): 117-120.

[2]梁晓燕. 高职声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创新运用探析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 (32): 133-135.

[3]李玉玲. 试论高职声乐教学中民歌及地方戏曲的应用 [J]. 北方音乐, 2020, (13): 206-207.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号:NZJGH20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