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护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2
/ 2

分层护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姬菊桃1张银环2

1喀什地区中医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2新疆乌恰县人民医院 新疆克孜勒苏 84545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分层护理方法的效果,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48名心力衰竭病患的基本信息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系统性随机方法,这些患者被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分层护理手段。通过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评估分层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优良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此外,实验组在生活质量、饮食质量和医务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分层护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饮食质量和医务满意度。因此,分层护理应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以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分层护理心力衰竭;治疗方案护理

心力衰竭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患者的治疗不仅需要依赖药物疗法,还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2]。近年来,分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理念,在多个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不同病程阶段、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应当接受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定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进行,选取了48位心力衰竭症状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通过系统性的随机分配方法被划分为两个群体,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人。实验组的患者年龄介于60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岁(标准差2.1岁),其中女性患者46位,男性34位;而对照组的患者也处于60至48岁年龄段,平均年龄为64.6岁(标准差2.5岁),包括42位女性和38位男性患者。

1.2 研究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常规护理,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及时识别异常变化,如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以便采取适当措施。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分层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2.1 个体化风险评估与护理计划制定

在分层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首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详细的多维度评估,包括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如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功能分级、心脏病风险评估量表等,分类识别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需求。根据评估结果,护理团队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治疗干预与护理措施的精准对接,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与情绪支持。

1.2.2 动态心功能监测与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分层护理模式要求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持续进行动态心功能监测。护理人员通过实时跟踪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尿量等关键生理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当发现心率波动、血压异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分层护理方案中的临床指引,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指示,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并进行相应的生命体征监测。

1.2.3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分层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支持策略。对于情绪焦虑、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

1.3 评价标准

治疗总有效率通过患者的病情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长等指标进行评估。生活质量的改善则通过患者的饮食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以及医务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来衡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后,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卡方/t值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优良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总优良率

对照组(n=24)

10

8

6

18(75.00%)

实验组(n=24)

12

11

1

23(95.83%)

X2

8.6284

P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对比

实验组在生活质量、饮食质量和医务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对比

组别

例数

饮食质量

生活质量

医务满意度

对照组

24

71.91±2.16

84.32±2.61

48.96±4.85

实验组

24

87.87±1.49

95.74±1.95

93.58±2.68

T

9.6154

10.2569

11.6258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心功能障碍的病症,通常由心脏结构或功能的损害引发,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该病症常伴随急性症状,如呼吸困难、浮肿、乏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3]。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面临多方面挑战,主要是患者病情复杂且具有高度个体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层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饮食质量和医务满意度。这表明,分层护理能够有效应对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与病程阶段实施精准护理。分层护理不仅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变化,还重视心理和社会支持的干预,优化了护理方案,提高了护理干预的效果[4]

分层护理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分层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还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整体治疗效果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因此,分层护理应成为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常规实践,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婷.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 (04): 115-118.

[2]郭敏. AIDET沟通模式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婚育与健康, 2024, 30 (01): 157-159.

[3]刘清娴. 聚焦解决护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心理弹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 (35): 91-93.

[4]赵瑞瑞, 朱乾荣, 刘玉慧, 孔爱伟. 急性心力衰竭并发谵妄病人系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J]. 护理研究, 2023, 37 (23): 4169-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