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泵汽蚀现象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3
/ 2

给水泵汽蚀现象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庞超

陕西能源电力运营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本文对给水泵汽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设计、运行和材料等因素对汽蚀现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运行阶段的防治措施包括控制泵入口压力、优化泵运行工况和定期清理维护,同时从材料和工艺方面提出改进,如选择合适的水泵材料、改进泵壳体材料和采用新型抗汽蚀材料,以降低给水泵汽蚀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给水泵;汽蚀;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水泵作为输送介质的关键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然而,给水泵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汽蚀现象,对泵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旨在分析给水泵汽蚀现象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给水泵的安全运行。

一、给水泵汽蚀现象的成因分析

1.1汽蚀现象的定义及机理

1.1.1汽蚀现象的定义

汽蚀现象是指在液体中,由于局部压力下降至该液体饱和蒸汽压以下时,液体中的气体或溶解气体逸出,形成气泡,并在随后的压力恢复过程中,气泡迅速凝结或破裂,从而对附近的固体表面产生冲击、侵蚀和破坏的一种现象。在给水泵中,汽蚀现象通常表现为泵内部产生噪声、振动,以及泵性能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泵的损坏。给水泵汽蚀现象的发生通常是因为泵入口处的压力低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导致液体中的气体逸出形成气泡。当这些气泡随液体流动到泵内压力较高的区域时,气泡会迅速破裂或凝结,这个过程会产生极高的局部压力,对泵的金属表面造成冲击和侵蚀。长期如此,会导致泵的效率和性能降低,甚至损坏泵的结构。

1.1.2汽蚀现象的发生机理

由于泵的设计不当或运行条件不适宜,导致泵入口处的压力降低,当压力降至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以下时,液体中的气体或溶解气体逸出,形成气泡。随着气泡随液体流经泵的不同区域,压力会逐渐恢复。当气泡进入压力较高的区域时,由于压力的急剧变化,气泡会迅速凝结或破裂。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体积急剧缩小,周围液体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对泵的金属表面产生极高的局部压力,反复的冲击和侵蚀作用会损坏泵的表面材料,形成凹痕、孔洞甚至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破坏会逐渐加剧,导致泵的性能下降和结构损坏。

1.2影响给水泵汽蚀现象的主要因素

1.2.1设计因素

泵的设计必须确保在任何工况下都能保持足够的入口压力,以避免压力下降至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以下。叶轮的形状、尺寸和叶片的排列如果设计不当,会导致流体的湍流增加,从而在叶轮进口形成低压区,引发汽蚀。泵入口管道的直径过小或设计不当,会增加流体的阻力,导致泵入口压力降低,增加汽蚀风险。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汽蚀余量的要求,使得泵在实际运行时无法满足NPSH的需求,从而容易产生汽蚀现象。

1.2.2运行因素

泵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时,如流量、扬程和转速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泵内压力分布的变化,从而影响汽蚀的发生。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也会增加,使得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汽蚀。如果液体中含有的气体量过多,会增加汽蚀的风险,因为这些气体在压力降低时会更容易逸出形成气泡。

1.2.3材料因素

硬度较高的材料通常具有更好的抗汽蚀性能,因为它们更能抵抗气泡破裂时产生的冲击波。韧性好的材料可以吸收更多的能量,减少因汽蚀造成的材料疲劳和损伤。泵的表面处理技术,如涂层、阳极氧化等,可以提高表面的抗汽蚀能力,减少汽蚀对泵表面的侵蚀。

二、给水泵汽蚀现象的防治措施

2.1运行阶段的防治措施

2.1.1控制泵入口压力

为有效控制泵入口压力,需要对泵入口管道进行优化设计,确保管道直径与泵的入口要求相匹配,减少流体的阻力损失。可以通过在泵的吸入侧安装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入口压力,并配备自动调节系统,一旦检测到压力低于设定值,系统便自动启动调节措施,如开启辅助泵提高入口压力,或调整系统中的调节阀以维持稳定压力。对于泵的安装位置,应确保其高于液面一定高度,以利用位差产生的静压来提高入口压力。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泵入口过滤器和阀门,防止堵塞和泄漏,确保入口压力的稳定。

2.1.2优化泵运行工况

通过变频调速技术,根据流量和扬程的需求实时调整泵的转速,使其始终运行在高效区,避免在小流量或大流量区间的极端工况下运行。定期对泵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调整泵的进出口阀门开度,优化泵的运行工况。此外,对于多泵并联或串联系统,合理分配各泵的工作负荷,避免单泵承担过多负荷,也是预防汽蚀的有效手段。

2.1.3定期进行泵内清理和维护

定期对泵内的过滤器和叶轮进行清理,去除可能引起流道阻塞的颗粒和污垢,保持流道的清洁和畅通。对泵壳内部进行检查,评估泵壳的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修复或更换。同时,对泵的密封系统进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防止空气进入泵内。定期对泵的振动和噪声水平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诊断和调整,以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通过这些维护措施,可以确保泵长期稳定运行,减少汽蚀的风险。

2.2材料与工艺的改进

2.3.1选择合适的水泵材料

进行材料筛选,选择具有高硬度和良好韧性的材料,如不锈钢、合金钢等,这些材料能够更好地承受汽蚀产生的冲击和侵蚀。在材料选择过程中,结合泵的工作条件和介质特性,进行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评估。通过材料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和回火,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成本效益,确保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不会大幅增加泵的制造成本。

2.3.2改进泵壳体材料

选择如高强度铸铁、球墨铸铁或特殊合金钢等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提供更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对泵壳体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如喷涂、堆焊或电镀等,以形成一层保护层,提高壳体的耐汽蚀性能。改进泵壳体的结构设计,减少流体的湍流和涡流,降低汽蚀发生的风险。在改进泵壳体材料时,考虑到材料的应用环境和成本,确保改进措施能够在实际生产中落地实施。

2.3.3采用新型抗汽蚀材料

研发新型复合材料,如陶瓷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汽蚀性能。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其抗汽蚀能力。借鉴和引进国外成熟的抗汽蚀材料和技术,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提升泵的抗汽蚀性能。在采用新型抗汽蚀材料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验证其抗汽蚀效果和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还需要考虑新型材料的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确保改进措施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功。

结语

本文通过对给水泵汽蚀现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汽蚀现象的发生,提高给水泵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同时,进一步研究新型抗汽蚀材料和工艺,不断优化给水泵的设计,对提高泵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涛,曾印平,朱健.某核电厂汽动辅助给水泵诱导轮汽蚀原因分析[J].水泵技术,2019,(06):23-27.

[2]林仲,郭逸,刘强,孙永信.汽动辅助给水泵机械超速试验优化分析[J].水泵技术,2019,(06):39-45.

[3]许德忠,孔凡卓,黄冲,李波.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主给水泵组汽蚀寿命分析[J].水泵技术,2019,(03):20-22+30.

[4]梅峰,刘建伟.600MW机组汽动给水泵振动处理[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