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剂改良公路路基土体的干燥收缩性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4
/ 2

固化剂改良公路路基土体的干燥收缩性能研究

陈进 王冠 丁安东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本文以解决公路路基土体干燥收缩问题为目标,研究固化剂与路基土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不同固化剂类型与掺量对土体性能的优化效果,确定最佳掺量,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改良土体干燥收缩性能模型。提出改良土体干燥收缩性能的优化策略,包括初步设定掺量范围、数据分析与对比以及模型校准与验证。不同固化剂类型及掺量对土体的收缩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科学的掺量范围和优化模型能够显著提高路基土体的干燥收缩控制效果,为公路工程中固化剂改良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固化剂;路基土体;干燥收缩

引言

公路路基土体的干燥收缩变形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干湿循环和气候多变的环境中更为突出。干燥收缩导致的路基裂缝和变形会降低工程质量并增加维护成本。固化剂作为改善土体性能的主要材料之一,能够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优化土体结构,降低干燥收缩变形。本文从固化剂与路基土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入手,结合实验研究与模型分析,系统探讨不同固化剂类型与掺量对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在为公路工程中土体改良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固化剂与路基土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固化材料与路基基层土壤的互动机理主要依靠物理填充作用、化学变化以及微观构造的调整来增强土壤的性能。在物理填充层面,固化颗粒或其反应生成物填充土壤间隙,降低间隙率,增加土壤的密实度,有效减少了因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缩现象。在化学变化方面,水泥类固化剂通过水化作用形成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及钙矾石,石灰则与土壤中的硅酸盐、铝酸盐产生反应,生成具有稳固性的凝胶物质,这些物质提升了土粒间的黏结强度。至于微观构造的调整,固化剂改变了土壤颗粒的排列,构建了更加紧密的网络结构,减缓了水分的迁移速度,有效遏制了干燥收缩的变形。这些综合作用机制共同改善了土体的强度和抗收缩性能,为路基稳定性提供保障。

2改良土体干燥收缩性能的优化分析

2.1固化剂类型与掺量

固化材料的选择及用量对于改善土体的干缩特性至关重要。普遍采用的固化材料涵盖了水泥、石灰、粉煤灰以及各类聚合物固化剂,这些材料的化学性质及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例如,水泥通过水化作用生成水化硅酸钙,起到很好的填充和黏结效果。石灰与土壤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反应,形成稳固的钙矾石,增强颗粒间的黏结力。粉煤灰能够通过火山灰反应增加土体的密实度。而聚合物固化剂则是通过构建高分子网络来提升土体的延展性和抗裂能力。用量同样是影响干缩特性的关键变量。当用量较少时,黏结效果不显著,不能有效减少收缩。而用量过多则可能导致材料变脆、施工难度增加以及成本提高。

2.2固化剂最佳掺量

固化剂的最佳配比是提升土壤干燥收缩特性的关键所在。这一配比的选择必须综合评估干燥收缩比例、拉伸强度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相关试验指出,当配比较低时,固化剂与土壤颗粒的化学反应不充分,使形成的结合结构不牢固,难以有效提升土壤的收缩特性。配比过高会造成结构过度硬化,增加施工费用,使土壤在其他方面的性能下降。确定最佳配比通常依赖于实验分析,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开展一系列实验,测定各种配比下的干燥收缩率,将强度测试数据相结合,绘制出性能变化曲线,以寻求性能参数的最优平衡点。采用这种系统化的优化手段,能够保障固化剂的配比既符合工程需求,又经济合理,为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2.3干燥收缩性能的模型

预测干缩性能的算法是评估固化剂强化成效的关键性手段。普遍应用的算法涵盖了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曲线拟合以及有限元仿真分析等。线性回归分析适用于展现掺加量与干缩率之间的直接线性关系,能够迅速展现关键影响趋势。非线性曲线拟合通过采用指数或高阶多项式,更适合描绘掺加量与性能之间的复杂交互。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重现土壤的微观结构变动,详细解析固化剂的反应机理及其对干缩性能的影响。创建这类算法需依赖大量实验数据,需要通过回归分析或数值模拟来确定算法参数。所形成的算法应当能够精确地映射出掺加量变化对土壤干缩性能的作用,为固化剂的最佳掺量选择提供科学支撑。

3改良土体干燥收缩性能的优化策略

3.1初步设定掺量范围

确立固化剂的最佳掺量区间是提升土壤干燥收缩特性的首要环节。选择掺量区间时,必须综合分析土壤种类、固化剂的性质以及项目的具体要求。基于固化剂的效能原理和一般建议掺量来设定一个基本的区间,如水泥的掺量通常介于土壤总重的4%至12%,而石灰则在3%至10%之间。依据土壤的颗粒分布、塑性指数以及含水量等属性,对掺量区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固化剂与土壤能够有效地混合反应。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土壤,例如高塑性黏土或膨胀土,可能需要拓宽掺量区间或使用混合型固化剂。在实验规划阶段,应在初步确定的掺量区间内开展多组试验,以便观察干燥收缩率的变化规律。通过精心设置掺量区间,可以提升实验的效率,防止因掺量不当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性能降低。

3.2数据分析与对比

对固化剂的最佳添加比例进行确定,分析及比较数据是核心环节。在预定的添加比例区间内开展多项实验,以测定在多种添加比例下,改良土的干缩率、拉伸强度以及孔隙率等核心参数。运用数据比较手段,对不同添加比例对各项性能的影响进行评价,绘制出性能变化曲线,以探寻最佳性能区间。在这一过程中,可借助统计学手段(例如方差检验和回归分析)来确认不同添加比例之间的显著差异,更准确地确定最佳添加比例。为增强结果的置信度,还应将改良土的性能与未改良土的性能进行对比,以量化固化剂带来的改善效果。通过对数据的全方位分析和多角度比较,可以为模型的建立和添加比例的调整提供数据基础,保证改良土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

3.3模型校准与验证

对土体干燥收缩特性的改良过程中,模型的精确校准与严格验证至关重要。依据实验室获取的数据,构建出的干燥收缩特性预测模型,须经过精确校准和验证流程,以增强预测准确度和实际应用范围。在校准过程中,需要参照实验成果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确保模型能够精确地映射出不同掺量对干燥收缩特性的作用,这可能涉及对线性或非线性模型系数的修正,以及对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设置的优化。在验证环节,利用额外的实验数据或工程实例数据来核对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契合度,运用均方误差(MSE)、相关系数(R²)等统计指标来评价模型的精确度。若模型预测存在偏差,需对参数进行再调整或对模型结构进行改进。完成校准与验证的模型,应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适用性,能够有效指导固化剂的最佳掺量设计,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支撑。

结语:本文研究了固化剂改良公路路基土体干燥收缩性能的优化问题,从固化剂与土体相互作用机制入手,分析了不同固化剂类型与掺量对土体性能的影响,并构建了干燥收缩性能预测模型。科学选择固化剂类型并合理设定掺量范围,可显著改善土体的干燥收缩性能,增强工程适用性。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与模型校准,优化了固化剂的掺量区间,为改良土体提供了量化依据和技术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复杂环境条件下改良土体的长期表现,以及多种固化剂复配应用的潜力,以实现更高效的土体性能提升和工程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立强.水泥改良公路路基土体的温度收缩性能研究[J].粘接, 2022(7):6.

[2]张洋."石灰+固化剂"复合改良膨胀土边坡回填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22(018):000.

[3]陈中友.淤泥质软弱路基土的固化改良试验研究[J].四川水泥, 2023(2):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