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文化育人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4
/ 2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文化育人构建研究

胡文婕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162

摘要:《“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文化育人构建研究》旨在探索中职院校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如何有效构建文化育人体系。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职院校;文化育人构建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等职业院校(中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1中职院校文化育人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虽然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课程设置上,多数中职院校过于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将文化课程视为辅助,导致学生在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目标的偏颇,以及对“三全育人”理念理解的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结合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渗透,导致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人文素养的提升并未得到同等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上,中职院校往往缺乏鲜明的特色,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以及挖掘职业教育特有的文化内涵。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过于追求形式上的丰富,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度,致使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缺乏持续性的文化活动和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使得校园文化无法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影响了文化育人的效果。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是中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一大挑战。尽管一些学校会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没能将实践活动与文化育人的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的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提升不够明显。此外,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使得学生的参与动机和活动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文化育人策略

2.1课程育人策略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首要策略是课程育人,即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将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课程育人策略:

课程整合与创新: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形成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例如,设计“技术与文化”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工程技术中的美学、伦理道德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识课程建设:强化通识教育,确保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能接触到文学、历史、哲学等基础文化课程,提升人文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可以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

实践教学与文化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如通过实地考察、仿真实验等,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文化,如工艺美术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传统工艺的历史和美学价值,既提升专业技能,又增强文化底蕴。

双向互动教学:鼓励教师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讨文化问题,激发学生对文化价值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化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评价改革:在课程评价中增加对文化素养的考量,如论文、报告中融入对文化现象的分析,以及通过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考察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应用能力。这种评价方式能促使学生更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2.2实践育人策略

实践育人是“三全育人”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认同感。中职院校应将实践育人策略融入到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社会实践项目:设计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项目,如社区服务、企业实习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体验,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如戏剧表演、书法绘画、传统节日庆典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志愿服务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环保活动、支教活动等,通过服务他人和社会,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关注。

校园文化节日: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日,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通过这些节日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3环境育人策略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文化育人策略的构建不仅关注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更需要重视环境育人策略,通过营造一个富含文化韵味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环境育人策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是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应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设立校园文化角,展示传统技艺、工艺美术,定期举办与文化相关的展览、讲座和工作坊,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自主设计校园文化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绿色校园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是环境育人策略的体现。学校应注重环保教育,通过绿化校园、节能减排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倡导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相互尊重、合作与互助中学会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

另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对环境育人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数字化平台,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在线文化资源,如电子图书、学术讲座、远程课程等,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随时随地接受文化熏陶。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支持虚拟文化体验,如VR历史游览、数字艺术作品鉴赏,使学生在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环境中增强文化感知。

在硬件环境方面,中职院校应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设计,使之蕴含文化元素。校园建筑可以借鉴传统建筑风格,融入地方特色,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体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公共空间如图书馆、教学楼、食堂等,可以设置艺术长廊、阅读角、文化墙等,使学生在实际使用中接触并欣赏艺术作品。

2.4评价与反馈机制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中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确保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一个科学、公正且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学习,同时,及时的反馈也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因此,中职院校应构建如下评价与反馈机制,以推动文化育人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评价体系应具有全面性,涵盖文化知识、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除了传统的文化课程成绩,还应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软性指标。这需要通过形成性评价、项目式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在文化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就。

评价过程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而非仅仅关注终结性结果。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课堂互动、实践活动、项目合作等过程中的表现,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评价结果应以鼓励和发展为主,通过明确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持续提升。

结语

总之,“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文化育人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葛星星.“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构建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202-204,共3页

[2] 王涛.课程思政跨界协同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大学(思政教研)》,2024年第3期47-50,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