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色彩语言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4
/ 2

儿童色彩语言教学初探

殷佳赟

浙江省桐乡市振西小学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儿童色彩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思考,并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开发视觉感性、作画工具的使用等方面,旨在促进儿童色彩感性发展,对儿童心理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画;色彩;视觉素养

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孩子们而言,色彩几乎构成了他们的整个世界。他们用色彩与世界交流,用色彩表达情感。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色彩知识表现内心感受及反映自然景观,提高审美感悟和表现力,从而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色彩是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与线条的表现相似,大部分孩子天生就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在绘画中,他们对色彩的运用是心灵的自然抒发。从两三岁开始涂鸦起,孩子们就喜欢使用最鲜艳、最醒目的色彩。他们对色彩的认识单纯而直接,很少注意生活中的多层次灰色调。在他们眼中,红色就是红色,绿色就是绿色,蓝色就是蓝色,不会将红色细分为冷红色和暖红色。在表现上,他们夸张色彩的程度,如用纯湖蓝色表现海水,用大红或朱红表现太阳,对色彩的认识执着而坚定。因此,儿童在未经色彩调合的情况下,大胆使用对比色,以纯度较高的原色取得画面响亮的效果,形成粗犷、明快、朴实、热烈的色彩风格。这种天真稚拙、跳跃、富有节奏感的色彩,与其造型特点融为一体。

一、儿童绘画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足

当前,关于儿童绘画色彩教学的观点众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再现客观事物的固有色:这类观点提供了参照,但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和自由表达。无规律地使用五颜六色:这类观点体现了自由思想,却难以帮助儿童提高美术素养。根据直觉进行色彩创作:虽然强调直觉,但缺乏系统性指导。这些方法虽然赋予了孩子绘画的自由,但未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色彩素养。

原因有三:

其一.从生理的角度来看,由于婴幼儿期视力的原因,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对纯度高的色彩会更有兴趣。对如果没有逐步的色彩教育,带领认知协调的中间色,刺激训练视觉的持续发展,孩子就停留在只能辨识也只会使用这些所谓大胆的颜色,到老还是缺乏细致的色彩美感知觉。像是一直只吃汉堡,薯条,是永远无法领略中华美食食不厌精的味蕾体验。美感,不会随着年纪的长大自然成长。一个品位低俗的人不会因为年纪长大而变的不低俗。色彩的感觉和音乐一样,也需要训练,是需要教育积累的。

其二.人类的视觉感性,就是从直接吸收。当今的社会,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的世界就是色彩很杂乱的世界,几千年以来的色彩秩序被打破,传统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没有了,看到的是被污染的环境,形式呆板,材质混乱甚至于有点丑陋的街市,到处是高浓度色彩的广告牌,商业性的招牌,招贴画,电视,为了吸引眼球,用最鲜艳的色彩,最强烈的对比。就好象浸泡在一个有混杂在各种颜色的大桶里,眼睛已经习惯了混杂的色彩,不知道什么叫协调,什么叫高雅。在这样的负面影响下,孩子们怎么可能自然而然的提升审美品位,提高色彩的素养。

其三.过去对小孩子运用灰暗的颜色作画,有一定的偏见,孩子如果常用灰色调作画,显示这是受压抑、不快乐,或是受伤的心灵。黑色似乎与抑郁负面的人格情绪画上了等号。因为大人的认识,对孩子或明或暗的暗示,所以很多孩子的画,色彩艳丽,几乎所有的颜色都用上了。然而成人这些错误,而且未经检视的观念,同时也深深影响美术教育的启蒙和发展。翻开一般大大小小的比赛得奖作品,获奖的大部分是用色大胆活泼”——纯度高、颜色多、对比强的作品。

二、提高儿童色彩素养的对策

1. 开发视觉感性

(1)古人不需要上什么美术课,因为眼睛一张开,无须刻意设计课程,大自然毫不费力的,以天空中的朝阳晚霞,夜晚的皓月星辰,大地的原野山林,寒鸦飞鸿一课一课上着精彩的美术课。伟大的美学导师随时在侧。如今的乡村田野虽然已经被分割的支离破碎,但是用发现美的眼睛仍能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观察自然中的美。从校园角落里的一小丛娇艳欲滴的绣球花,到冬日里夕阳下老树上的一个鸟窝。美,无处不在。校园里的草地,香樟树上的绿色,从鹅黄嫩绿到苍翠愈滴到最后的枯萎。草木以自己无穷的变化,演绎出绿色丰富而厚实的层次感。绚丽的晚霞也是美到极致的暖色调。

(2)从传统绘画中吸取养分:中国传统绘画格调高雅,文人画以大自然为师,感受天地的壮阔。水墨画中,墨分五色,通过水调和墨形成不同的灰色,可以中和其他颜色,创造出无数色彩的中间层。多看传统国画,常做水墨练习,可以培养优雅、敏锐的色彩感应力。

2. 作画工具的使用与色彩体验的丰富

现在孩子们常用的硬笔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虽然干净便捷,但色彩固定且明度高,无法调和。为了丰富色彩体验,可以引入可调色的水性颜料,并训练洗笔、吸水等基本动作。通过调色游戏和主题性学习,引导孩子们感受色彩之间的微妙关系,绘画出美的世界。

3. 有计划的周期性美术训练

孩子们对色彩的理解不能通过生硬的理论强加给他们,而需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可以设计各种色彩游戏和主题性学习活动,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受色彩之间的微妙关系。例如,观察树木的色彩变化,进行调色练习等。同时,专注于某种颜色进行调色游戏,如专注于“黄色”,找出能平衡画面的颜色并调入纸上的形状里。

4. 营造艺术教育特有的环境和气氛

(1)运用有创意的教学艺术:

游戏: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联系。在美术课上,可以选择能最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游戏。如《画情绪》课上,通过表演和猜想活动强化各种情绪体验,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好铺垫。戏剧化教学:情景教学被广泛采用。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导演,学生是演员,课本是剧情脚本。通过排演过程中的互动和修改剧情,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力。如欣赏吴冠中作品后,让孩子们制作纸衣服并表演,加深对作品风格的印象和体验。声像材料的运用:在适当时候播放幻灯、录象和录音等声像材料,启发学生思考。选取最精彩和最能说明问题的片段进行播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在具体色彩画教学中,让儿童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播放音乐刺激听觉系统并描绘心理色彩;触摸不同质感的物体并想象其颜色等。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绘画更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创设有利于感受、体验的情景和途径,从单纯的技法传授者转变为情景的创建者、心灵的对话者和美的引导者。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话敢说、有想法敢表达、有点子敢尝试。在《玩颜色》一课中,通过自由探索和尝试,孩子们发现了颜色的干湿变化、不同颜色调和的效果等,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通过色彩语言的教学,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鉴别选择能力,启迪他们的视觉思考,唤醒每一个人视觉的诗情与感性。在美丽和谐的环境与情感中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活得更有尊严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