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惠镇中心幼儿园
一、案例背景
秋天来了,田野里正是丰收的大舞台,上演着收获的歌舞剧,各种农作物和农民伯伯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因此在开展《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时,趁此机会,带孩子们去感受、体验这“精彩纷呈”的秋日童话。
案例由来
走进大自然,孩子们马上就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事物,有的说:“我看见了玉米。”有的说:“好多菜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兴奋又激动地讨论着自己所看见的“秋天”,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另外,还发现了一些只有叶子在泥土上面的农作物,如番薯、花生等。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一个一个讲述自己的发现,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于是在一致讨论后,我们决定在自己的小农场里也开展一次种植活动。可是问号来了:种什么呢?怎么种?怎么照顾它?什么时候成熟?为了感知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和种植成功的成就感,孩子们询问了比较有经验的保安叔叔,最后决定种的农作物——青菜。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确定了要种的农作物后,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好奇与兴趣开始了这次探索与学习,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期待收获成功的那一刻。
青菜探索之播种篇
青菜怎么种?孩子们带着问题询问爸爸妈妈。第二天,与同伴分享询问的结果,子悠第一个说:“老师,我知道了青菜是种子长出来的。”晨泽说:“把种子种到泥土里,就会变成青菜。”于是,我们得出了第一个结论:种青菜种子。那么,青菜种子长什么样子呢,通过网上搜索图片和买来的的种子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原来青菜种子非常小,像芝麻一样。
可是青菜种子这么小,要怎么播种呢?
孩子们纷纷出谋划策,办法一:一个一个放到泥土里;办法二:挖一个洞,一把放下去;办法三:撒在泥土上面。这么多办法应该选择哪一个,孩子们充满了疑惑,结合我园的本土资源和家长资源,通过观看播种的视频,我们得出了第二个结论:将种子与泥土混合后撒下去。
解决了问题后我们马上开始了行动,拿上小铲子、水壶等工具,还特别邀请了保安叔叔与我们一起去播种。
分析解读:
本班孩子90%都生活在幼儿园周边,平时亲近自然较多,对大自然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但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变化认知有限。
《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而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孩子通过亲身参与这一次种植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加科学知识,更能培养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青菜探索之护理篇
青菜种子撒下去了,可是种子怎么样才能发芽呢?什么时候会长大?接下去孩子们讨论种子发芽的方法,有的说种子要晒太阳。有的说要浇水。于是,第二天在餐后活动时,我们带上水壶再一次去小农场观察青菜,但是没有变化。孩子们也不气馁,积极地给青菜种子浇水。
到了第三天,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去小农场,远远看去好像还是没有变化,但是走近后,孩子们蹲下身子,兴高采烈地喊道:“发芽了!发芽了!”
种子的发芽鼓励了孩子们,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为了让青菜长得快点,再浇一点水吧!回教室的路上,孩子们还在谈论着青菜种子发芽了,看起来特别高兴。
不过,几天后,难题就来了。这一天去小农场观察时,青菜叶子长大了,变多了,可是旁边好像来了“不速之客”。我马上拍下照片,回去后请孩子们对比青菜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有一个声音激动地说:“旁边还有小草。”于是,我提问:如果小草长了很多,青菜会怎么样?孩子们马上像炸开了锅一样,“青菜就没地方长了。”“青菜不会长大了。”“这些草要拔掉,因为是杂草。”原来,这是杂草,如果不除去,会影响青菜的生长。
那么怎么除草呢?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用手拔;用小铲子铲;用剪刀剪……衍生出了一次集体活动《除草》,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哪些是杂草,除草需要把根除掉,不然杂草还是会生长。了解后,孩子们决定尝试用两个办法:一是用手拔;二是借助小铲子。
除草活动将孩子们的兴趣推到了高点,孩子们自主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蹲下来,分清青菜和杂草,开始除草。
分析解读: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班幼儿在护理青菜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处于观察者的位置进行引导,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且在活动中,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简单的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简单的问题,大胆猜测答案。
青菜探索之收获篇
秋的脚步不知不觉过去,青菜也在一天天的长大,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停地重复着护理工作,细心照顾着青菜。农场活动时,嘉乐正在画青菜,画完后骄傲地跟小伙伴分享:“看,这是我们种的青菜。”听了嘉乐的话,其他孩子也纷纷开始画青菜,并且兴奋地与同伴介绍。这一现象给了我启发,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又能记录青菜生长的变化。
青菜长大了,成熟了吗?孩子们观察菜场的青菜进行比较,从播种开始经过一个月,一园青菜成熟了,个个成了“精”。当我们采收成熟的青菜时,孩子们又惊喜又激动,在他们脸上仿佛看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分析解读:
写生活动既是美术活动,同时也是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教师要引导幼儿的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三、案例反思
(一)幼儿为本——积极主动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师观。正确的儿童观是教师实施幼儿教育的思想基础,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公平公正地看待幼儿;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利用资源——解决问题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本次小农场探索活动遵循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课程论,营造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没有约束,从大自然感兴趣的农作物为切入点,整个青菜种植活动立足于大自然中,并且当幼儿有困惑时,适时地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当处于这样一种自由的环境中时,幼儿更能积极地参与、感知、探究,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实践感知——亲身体验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本次青菜种植活动中,不论是询问、播种、浇水、除草、采收又或者观察、对比、写生都是幼儿亲身参与,亲自实践。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增加直接经验,并且具体形象地进行探索,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实践,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乐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