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选聘大学生回村任职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4
/ 2

桂阳县选聘大学生回村任职的探索与实践

龚雪娟

中共桂阳县委党校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桂阳县选聘大学生回村任职为例,对大学生到村任职政策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  大学生  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新时期我党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选聘大学生回村任职的做法与成效

(一)完善待遇保障机制

健全了基本报酬和绩效奖金相配套的村(社区)干部收入正常增长机制。一是工作报酬。建立村干部“基本工作报酬+年度绩效奖”待遇保障机制,村干部的基本报酬逐步提高,年底根据村干部年度考核等次按人均3000元的标准发放绩效考核奖。二是保险补贴。采取先缴后补的方式,县财政对村村干部的基本养老保险按每人每年1按不同的标准予以补贴。同时,还为在职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是健康体检。县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全体村干部到县级医院进行1次健康体检;对身患重大疾病、因公负伤、因公牺牲等生活困难的村干部和村干部家庭定期走访慰问。

(二)健全人员晋升机制

一是择优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和定向招录乡镇(街道)公务员。建立健全了从优秀村 (社区)党组织书记等“四类”人员中择优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的长效机制,注重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二是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人员。从2020年开始,将加大面向村(社区)干部、退役军人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比例不低于招录(招聘)人员总数的30%。对连续满3个任期、表现优秀的村(社区) 党组织书记可考核招聘解决为事业编制。三是创办领办服务实体。村党组织书记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鼓励村集体兴办、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专业服务公司等各类实体。 省、市、县三级财政都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

(三)搭建能力提升平台

一是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积极推荐优秀的村干部担任各级的“两代表委员” ,不定期组织考察重大项目建设、列席重要会议、参加征求意见座谈会等,为展现个人能力,参事议事搭建重要平台。二是优先就读“一村一大”。对符合条件的在职村干部优先纳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由市、县财政按照不低于总学费的70%进行学费补贴,村干部个人承担不超过30%。三是定期开展荣誉表彰。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村干部将积极推荐参评县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表彰,展现个人成就和人生价值。各乡镇积极为被聘大学毕业生搭建干事创业、锻炼成才的平台,特别是在换届选举、旧村改造、基层党建和各类创建工作方面提供锻炼的机会。四是加强外出学习培训。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二、当前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扎根基层的定力

通过调研座谈发现,部分大学生选择到农村社区工作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较多的大学生认为回村任职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较少。经问卷调查,回村任职的大学生在任期满后,83%的大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的大学生选择自谋职业或其它,选择继续聘任的仅占7%。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在新农村建设中贡献力量、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缺乏主动担当的精神

调查发现,有45%的被聘大学生认为村民对他们的任职反应平淡,65%的被聘大学生认为目前岗位职责情况只是打杂,领导安排干啥就干啥,不太明确的占25%,个别被聘大学生对任职地情况还不熟悉。进村第一年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用不上,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还需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

(三)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但其能力上的欠缺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如: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调查问卷中,选择“专业与日前岗位的关联度强”的只占6%,选择“有关,但不强”的占40%,选择“无关”的占54%。另外,组织管理能力不足,他们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无法较好的却应对和解决。

(四)缺乏激励提升的机制

经调研,认为期满后的激励制度具有吸引力的占43%,没有吸引力的占45%,其他占12%;比如,对期满后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笔试加分,尚未明确是在总分为多少的基础上加分。现在的薪酬与上年度职工收入水平有差距。被聘大学生对薪酬满意的仅占2%,一般的占37%,不满意的占61%。政策的前瞻性不足。

三、激励大学生回村任职的建议对策

(一)抓好政策引导,让大学生安心扎根农村

在政策上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支持力度,给予更多的项目资金和资源倾斜,让大学生在基层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条件。一是要提供为回村任职的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福利保障。尽可能的为其提供经济补贴和奖励,吸引大学生前往。比如,通过给予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安家费等。二是要在职业发展上给予优惠政策。在就业政策上,对于扎根基层的大学生,优先晋升、职称评定,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方面给予加分或者优先录取。三是要加大创业扶持的力度,在信息技术、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到在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同时,要确保待遇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考虑平衡性,不能顾此失彼。

(二)抓好帮带教导,让大学生锻炼成才

首先是要建立结对帮带的制度。根据每一位大学生的实际,发挥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镇干部帮教和村“两委”干部帮带制度,进行“一对一”或“几对一”等方法,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村。其次,是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要把大学生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统筹进行安排,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专题培训班,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采取理论学习、案例教学、经验传授等形式,重点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三是要建立挂职锻炼制度。上级党委的一些涉农部门、大型的锻炼活动,如党内的集中性教育活动等,都可以请大学生一起参与,让他们在各种不同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三)抓好管理督导,让大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日常管理,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大学生管理台账,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学习、考勤、奖惩情况,定期分析他们在思想、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跟踪不断线、管理不放松。一方面,参照镇干部管理体制将大学生纳入统一管理,每年采取群众测评、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大学生集中考核一次;另一方面,通过经常性调查走访,听取镇和村干部意见等,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全面衡量大学生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和掌握工作实绩。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助于提升村组织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有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到村任职,“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和“流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