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托海镇中心小学
邮编:8434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率及速度的因素,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利用实际问题来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技能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分散、思维定势、感知不准确等因素,以及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如何制约了计算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提升了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际问题;小学数学;计算技能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计算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遇到诸多障碍,影响了计算效率和准确率。究其原因,既有学生个体因素,也有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
一、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率及速度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影响计算准确率及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周围的一点小动静可能就会使他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思维定势的干扰也不可忽视。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练了简便计算,有的学生不该用简便方法也用简便方法,导致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错误。此外,感知不准确也是常见问题。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等。
(二)教学方面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计算能力也有很大影响。部分教师对口算和估算重视不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但有些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当教材涉及到就练,教材没有涉及到就不练或偶尔进行训练。这使得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另外,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例如,没有强调认真审题、认真演算、检验的习惯,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
二、利用实际问题提升计算技能的方法
(一)重视良好习惯养成,在实际问题中培养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提高计算准确率至关重要。在实际计算中,很多错误往往是由于不良习惯造成的。认真审题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问题,避免因误解题意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在实际问题“小明买了 5 本书,每本书 12 元,又买了 8 支笔,每支笔 3 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中,如果学生不认真审题,可能会将问题理解为只计算书的总价或笔的总价,而忽略了两者之和。规范书写能够减少因数字模糊、符号不清等问题引起的错误。比如,数字“6”和“0”书写不规范,很容易混淆,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此外,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包括检查和验算,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例如,在“超市购物”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计算购买多种商品的总价和找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商品的价格、数量等。然后,要求学生规范书写计算过程,数位对齐,避免数字混淆。在计算完成后,鼓励学生进行检查和验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或者用数字的运算特点进行验算。比如,计算总价为 128 元,找零为 22 元,如果用付出的钱数减去总价等于找零,即付出的钱数为 150 元,150 - 128 = 22 元,通过这样的验算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再如,在“旅行费用计算”的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计算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餐饮费用等的总和。同样,先让学生认真阅读问题,圈出关键信息,然后规范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强调书写的工整性和准确性。完成计算后,让学生思考其他的验算方法,如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如果交通费用大约为 200 元,住宿费用大约为 300 元,餐饮费用大约为 150 元,那么总费用大约在 650 元左右。如果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相差较大,就需要重新检查计算过程,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检查和验算等良好计算习惯,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二)以实际问题进行口算和估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和估算在计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各项测试中,计算相关的知识考察大约可以占到三分之一,而口算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估算同样不可或缺。在平常的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比如,124×42,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125看作120,把42看作40,125×40=5000,所以124×42大约在5000左右。然后在计算后继续让学生估算,两个数的个位上分别是4和2,所以所得乘积的个位上肯定是8,与计算出来的结果对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错,起到检验的效果。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口算和估算训练。例如,在“购物预算”的实际问题中,给出学生一定的金额,让他们计算可以购买哪些商品。如小明有100元,苹果每斤5元,香蕉每斤3元,让学生估算可以买多少斤苹果和香蕉。学生可以通过口算5×10=50元,100元大约可以买20斤苹果;3×20=60元,100元大约可以买33斤香蕉。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估算意识。再如,在“旅行费用估算”的实际问题中,告诉学生交通费用大概在200元到300元之间,住宿费用大概在400元到500元之间,餐饮费用大概在100元到200元之间,让学生估算总费用的范围。学生通过口算和估算可以得出总费用在700元到1000元之间。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合理地进行估算,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口算和估算训练。比如“抢答游戏”,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学校组织活动,需要购买30瓶矿泉水,每瓶2元,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迅速进行估算并抢答。这种方式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定期进行口算和估算小测验,结合实际问题,如“班级组织春游,有45名学生,每人的门票费用是8元,估算一下总费用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强化训练。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发展的瓶颈,我们应当从改善教学策略入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实际问题情境,构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注意力分散、思维僵化等难题,还能有效提升口算、估算技巧,促进计算能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萍萍.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四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4,(07):9-10.
[2]马玉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24,(1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