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学科课外活动的设计——以小学数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9
/ 2

“       双减”背景下学科课外活动的设计——以小学数学为例

赵丽

丰都县许明寺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课外活动成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探讨了阅读分享数学绘本、开口读数学、创作数学小报三种课外活动的设计,分析这些活动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为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素养发展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教育需要探索更多元化、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小学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便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传统的数学教学多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而课外活动能够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以更灵活、更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数学素养。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阅读分享数学绘本
  (一)活动设计
1.绘本选择
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挑选数学绘本。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好饿的毛毛虫》这种蕴含简单数学概念(如数数、天数的递增)的绘本;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汉声数学图画书》系列,其中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几何图形、分数、小数等概念的讲解。
2.阅读指导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绘本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绘本中的数学元素。例如,在阅读《好饿的毛毛虫》时,教师可以在讲述毛毛虫每天吃的食物数量时,引导学生一起数数。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阅读绘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3.分享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会。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绘本中发现的有趣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或者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一名学生在分享《汉声数学图画书》中的《奇妙的三角形》时,可能会提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结构中的三角形稳定性,以及自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新认识。
(二)素养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绘本以精美的图画和有趣的故事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枯燥的数学教材相比,绘本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数学奥秘。
2.培养数学思维
在阅读和分享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绘本中的数学元素,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汉声数学图画书》的阅读中,学生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比较,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升表达能力
分享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数学理解的机会。学生需要组织语言,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内在的数学思维转化为外在的语言表达。
二、开口读数学
(一)活动设计
1.数学故事朗读
教师收集或编写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古代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数学趣味故事(如“曹冲称象”中的数学智慧)等。让学生先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和道理,然后进行朗读。学生可以在班级内分组朗读,也可以个人朗读并录制音频。
2.数学概念诵读
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让学生大声朗读乘法口诀表,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思考概念、定理背后的意义。
3.数学阅读拓展
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数学科普读物,如《马小跳玩数学》,然后进行阅读分享。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章节或一个数学问题,朗读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素养发展
1.加深知识理解
开口读数学的过程是对数学知识的一次再加工。无论是数学故事中的知识,还是数学概念、公式,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内涵。例如,在朗读乘法口诀时,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节奏中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2.增强语感和语言能力
朗读数学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语感。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
3.培养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通过朗读数学故事,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家的伟大贡献等,从而增强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数学文化素养。
三、创作数学小报
(一)活动设计
1.确定主题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数学小报的主题。例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图形知识后,主题可以是“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在学习完小数的运算后,主题可以是“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资料收集
学生围绕主题收集相关的数学资料。资料来源可以是数学教材、数学科普书籍、网络资源等。例如,在制作“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小报时,学生可以收集建筑中的几何图形、日常用品中的几何形状等资料。


3.排版设计
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报的排版设计。小报应包括标题、内容板块、插图等。在内容板块中,学生要以文字、算式、图表等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例如,在“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小报中,学生可以列出在超市购物时商品价格的小数表示,并用图表展示不同商品价格的对比。
4.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数学小报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从内容的准确性、排版的合理性、插图的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汲取他人小报中的优点。
(二)素养发展
1.知识整合能力
创作数学小报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将分散的知识点围绕主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例如,在制作“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小报时,学生要整合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知识,如三角形的特性、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2.创新能力
在小报的排版设计、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设计独特的标题、插图和内容组织形式,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3.合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数学小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学生负责资料收集,有的学生负责排版设计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论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分享数学绘本、开口读数学、创作数学小报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如数学思维、表达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这些课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活动方案,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学校也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科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范良火.义务教育教材(数学)编写与实验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