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自统编教材使用以来,语文要素已成为一个热词。老师们能够抓住单元导语、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等关键信息把握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语文要素让教师普遍感到教学有了抓手,很好地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当“教什么”的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对“怎么教”的思考和研究便成为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分析现有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语文要素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学时直奔语文要素学习
3-6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篇章页中明确都呈现了“语文要素”,老师们重视语文要素的教学,但往往会把语文要素从文本中机械地抽离出来,为了体现而呈现,作为静态知识去教。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西门豹治邺》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一位教师上课时揭示课题之后,提出学习任务“今天我们要学习简要复述课文”。这个任务不是学生读了课题之后的兴趣点,学生感兴趣的是西门豹治邺的过程。教师若无视学生的阅读期待,只讲授简要复述的方法、步骤等,学生就会听得茫然。
误区二:误解语文要素的内涵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导语页上都用简洁的语言明示了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如果不能准确解析语文要素的内涵,就会背离教材的编排意图。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需要对这个要素中“生动的语言”进行解析。究竟怎样的语言才是生动的语言,往往会凭借教学经验,认为用上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言才是生动的语言,这样的解析就窄化了,不能准确理解本单元的课文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
误区三:忽视语文要素的发展梯度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编排在各册各单元中,形成内在的能力体系。比如习作中关于“观察能力”的编排顺序:“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种编排方式体现了对观察的广度和深度等要求的逐步提高,但教师往往局限于研究当前教学的某册教材,缺乏对整套教材的研究,忽视了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和发展,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序发展。
二、语文要素教学的改进策略
1. 解析要素,转化为教学的具体路径
有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方法或阅读策略,如“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等,要求学生学会并且会运用,这不是一个单元能够完成的,可能需要几个单元甚至数个学期的反复操练。有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基本内容,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等,这就需要教师找准学习的落脚点,搭建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架。
将语文要素中的核心词具体化。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将风趣的语言具体化。《杨氏之子》一文中,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体现出杨氏之子的机智;《手指》一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手指的形象;《童年的发现》一文,“我”用自我调侃的语言安慰自己被老师误会。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学生对“风趣的语言”就能有深入的体会,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统编教材多处提到了“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教师也应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将“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生动的语言”具体化,并转化为教与学的路径。
2. 纵向贯通,关注语文要素的发展性
统编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尝试建立语文训练体系。全面了解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编排体系,是教师研究教材的基本要求。
以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为例,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过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经验和上下文、借助图画、近义词替换等方法理解词语,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与进阶,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三上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练习第二题,就是鼓励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这个单元也是为掌握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打下基础,因为理解难懂的句子与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一些方法是可以迁移运用的,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如果教师能对每个语文要素“上下勾连”“左右环顾”,明确要素与前后册次相关要素之间、与本册其他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就能在教学中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适切点。若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都能体现语文要素的发展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相应地增长了。
3. 横向联系,形成单元整组教学合力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单元内容的编排力求聚焦语文要素,整体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比如三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可爱的生灵”。单元语文阅读训练要素为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两个语文要素既互相整合又有所区别。它们的整合体现在“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要以“边读边想象画面”为基础,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感受,想象出丰富的画面,感受优美生动的表达。它们的区别全现在“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向的是对内容理解”,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则更多指向了对语言表达的体会、品鉴、积累等,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等去体会,同时学习作者是如何将这些语句写优美生动的。从感知到品析,从积累到运用的进阶,为四年级整体把握文本、体会文章情感打下基础。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环环相扣,将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落到实处。在教学中要树立单元整组意识,以落实语文要素为主线,形成单元教学合力。
教材的文字变化不大,但课程标准变了,学习目标变了,教学的方向应该有所调整,教学重心应该有所位移。通过搭建问题支架,在落实语文要素中习得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抵达目标,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