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辅助在经颈和颈-腮腺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0
/ 2

内镜辅助在经颈和颈-腮腺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中的应用

黄琳

赣州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技术在经颈和颈-腮腺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选取了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辅助下的经颈或颈-腮腺径路进行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位置与大小,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利用高清内镜提供清晰视野,指导精准操作,同时结合传统开放手术技术确保肿瘤完整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评估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87.5%)实现了肿瘤完全切除,无明显残留;平均手术时间为120分钟,较传统单纯开放手术缩短约30%;术后平均住院日为6天,低于文献报道的传统手术平均值;并发症方面,仅4例(12.5%)出现轻微面部神经损伤症状,未见严重出血或其他重大并发症报告。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颈和颈-腮腺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精度,降低创伤程度,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技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镜辅助;咽旁间隙肿瘤;经颈径路;颈-腮腺径路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内镜辅助下经颈或颈-腮腺径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从25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2±10.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评估,确诊为咽旁间隙肿瘤,且肿瘤位置适合采用上述手术路径进行治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1) 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2) 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咽旁间隙肿瘤;(3) 肿瘤大小适中,预计可通过经颈或颈-腮腺径路安全切除;(4) 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涵盖:(1) 存在严重心肺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2) 有明显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3) 已接受过相关区域放射治疗的历史;(4) 对于本次研究所使用材料存在过敏史者。

1.3 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内镜辅助下的经颈或颈-腮腺径路实施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术前通过CT和/或MRI精确定位肿瘤位置与边界,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利用高清内镜设备提供清晰视野,结合传统开放技术确保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但不限于伤口管理、疼痛控制以及预防感染措施等。

1.4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观察指标:

手术效果:记录每例患者是否实现肿瘤完全切除,以及是否有肿瘤残留情况。

手术安全性: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关注面部神经损伤、出血量异常增加等情况。

术后恢复情况:监测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包括住院时间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变化趋势等信息。

1.5 统计学结果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6.0软件完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性检验采取卡方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手术效果 对32例患者进行内镜辅助下经颈或颈-腮腺径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后,评估了肿瘤的完全切除情况。结果显示,28例(87.5%)患者实现了肿瘤完全切除,无明显残留;4例(12.5%)存在微小残留,但不影响总体预后。

表1:手术效果统计

指标

例数

百分比(%)

完全切除

28

87.5

微小残留

4

12.5

2.2 手术安全性 针对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记录与分析。其中,4例(12.5%)患者出现轻微面部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暂时性面瘫或麻木感,但未见永久性损害。此外,所有病例均未报告严重出血或其他重大并发症。

表2:手术安全性统计

并发症类型

例数

百分比(%)

面部神经损伤

4

12.5

严重出血

0

0

其他重大并发症

0

0

2.3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相较于文献报道的传统手术方法显著缩短。为了进一步量化恢复速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记录了从手术日至出院日的疼痛变化趋势。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患者在术后第3天开始感到明显好转,至出院时疼痛评分已降至较低水平。

表3:术后恢复情况统计

项目

平均值 ± 标准差

住院时间(天)

6 ± 1.5

术后第一天VAS评分

5.2 ± 1.8

术后第三天VAS评分

3.1 ± 1.2

出院前VAS评分

1.8 ± 0.9

三、结论

通过对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内镜辅助下经颈或颈-腮腺径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32例患者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内镜辅助技术在此类手术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并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本研究中,87.5%的患者实现了肿瘤完全切除,仅有12.5%的患者存在微小残留。这表明内镜辅助下的手术路径能够提供清晰视野,有助于外科医生更精确地定位和切除肿瘤组织,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外,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肿瘤复发情况,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仅有4例(12.5%)患者出现了轻微面部神经损伤症状,但未见永久性损害。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病例均未报告严重出血或其他重大并发症。这一结果表明,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内镜辅助技术的应用可能降低了手术风险,特别是减少了对周围重要结构如面神经的损伤风险。同时,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反映了此方法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关于术后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明显短于文献报道的传统手术方法所需时间。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的疼痛程度显示,大多数患者在术后第三天开始感到明显好转,至出院时疼痛评分已降至较低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还减轻了患者的术后不适感,加快了康复过程。

综上所述,内镜辅助下的经颈或颈-腮腺径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石小玲,吴春萍,徐成志,等.内镜辅助在经颈和颈-腮腺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4,24(05):413-417.

[2]吴昊,徐克,韩靓,等.改良颈腮腺入路切除咽旁间隙高位良性肿瘤[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8(12):72-76.

[3]黄希,华立,葛自力.颈腮腺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0,23(12):1137-113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