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后,奇偶数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在临床上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44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受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措施,护理相同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评分(BPRS、SDSS、MRSS评分)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依据患者自身病情情况调整护理手法,明确护理问题,从而更好的实施护理计划,有效帮助患者更好恢复,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康复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想、情感和思维与常人不同,他们的活动与环境不相统一,存在认知障碍的一种病症。患者日常表现为情感生活障碍、感官懈怠、意志不清,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康复精神病症的方法和研究变多了起来,目前的常规治疗是通过服用稳定剂和抵抗精神类的药物为主,在此方案上可以缓解患者的情绪,但是不同的人表现不一致。有相关的调查发现,通过循证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因此本院主要是通过对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进行对比,循证护理取得了优异的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从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例数为44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4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0例,患者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35.38±3.24)岁。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2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2例,患者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4.29±3.6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依据患者情况监督并指导其合理用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与行为进行培训与照料,包括患者的饮食行为与睡眠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数据并保存。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还包括责任护士和护理人员。在成立小组时,护士长应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并且要在成立小组后,对其进行集中培训。
1.2.2护理方案的制定
在成立循证小组后,小组长应组织成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其病情,并找到影响其社会功能康复的因素。根据临床实践,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以及患者与医护人员、家属和其它患者沟通的情况等。在明确患者的影响因素后,要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寻找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护理方法,然后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查阅的临床资料完成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
1.2.3护理方案的实施
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护理。
首先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时做好病房环境、工作人员介绍,每天做好基础护理和病区清洁;其次,根据其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书法和绘画训练或体育锻炼,以及庇护工场工作,为患者制造相互接触的机会,以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提升其适应能力;再次,护理人员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健康宣教,主要为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让其对自身病情有更好地了解;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并为患者讲解治愈出院后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完成治疗;最后,对患者家属讲解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积极作用,鼓励家属多陪伴和鼓励患者,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在患者需要外出时,护理人员应先征得主治医师的同意,并且要让患者家属在患者外出时全程跟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情况,使用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SD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MRSS(康复状态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症状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系统开展数据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开展χ2检验。若P<0.05,证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得,观察组患者的BPRS、SDSS、MR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如下列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情况对比表(±s,分)
组别 | 例数 | BPRS | SDSS | MRSS |
对照组 | 44 | 37.38±3.79 | 4.62±0.43 | 42.09±3.53 |
观察组 | 44 | 27.32±3.51 | 2.25±0.23 | 34.98±3.41 |
t | 7.839 | 8.043 | 8.485 | |
P | < 0.05 | < 0.05 | < 0.05 |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其在青壮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发病后经常会出现幻觉、妄想、易激惹、抑郁和焦虑以及认知缺陷等症状,导致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容易出现社会功能缺陷的情况,导致其治愈后不能正常融入社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循证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研究,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并通过资料的查阅找到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的措施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让患者的治疗得到有效保障。本研究整个循证护理流程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估社会功能康复情况的指标BPRS、SDSS、MR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 < 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良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龙洁,万静,曹霞,翟超,黄彩英.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8):1429-1432.
[2] 常海丽,路丽,和元春. 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倾向、社会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2):5-8.
[3] 李雪晖,区颖怡,张艳萍,等. 循证护理干预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191-194.
[4]刘丽丽.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3):160-161.
作者简介:牛占萍(1970-0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或精神科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