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评估3.0T磁共振下3D-TOF-MRA与3D-SilenZ-MRA两种技术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对脑动脉成像质量的差异,研究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进行,共纳入80例患者。方法:选取80名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接受3.0T磁共振下的3D-TOF-MRA及3D-SilenZ-MRA检查。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两组图像的质量,包括血管对比度、背景抑制效果以及小血管显示情况三项观察指标。评分采用5分制,其中1分为最低,5分为最高。结果:对于血管对比度,3D-TOF-MRA平均得分为4.2±0.6,而3D-SilenZ-MRA为4.5±0.5;背景抑制方面,3D-TOF-MRA获得3.8±0.7分,3D-SilenZ-MRA则达到了4.6±0.4分;至于小血管显示情况,3D-TOF-MRA评分为3.9±0.8,3D-SilenZ-MRA得分4.4±0.5。统计学分析表明,在背景抑制效果和小血管显示上,3D-SilenZ-MRA显著优于3D-TOF-MRA(P<0.05),而在血管对比度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3.0T磁共振条件下,3D-SilenZ-MRA相较于3D-TOF-MRA能够提供更佳的背景抑制效果和更清晰的小血管显示,但在血管对比度上两者表现相当。因此,针对需要高质量背景抑制或精细结构展示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推荐使用3D-SilenZ-MRA技术。
关键词:3.0T磁共振, 3D-TOF-MRA, 3D-SilenZ-MRA, 脑血管病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从42岁至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3±9.5岁。所有参与者均无严重的心脏疾病、肾功能障碍或对造影剂过敏的历史,并且在参与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1)经临床诊断确认患有脑血管疾病者;(2)年龄≥18岁;(3)能够配合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排除条件包含但不限于:(1)存在心脏起搏器或其他金属植入物的个体;(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有MRI禁忌症如幽闭恐惧症;(4)近期接受过头部手术影响图像质量者。
1.3 方法
每位入选患者均接受两次基于3.0T磁共振设备进行的脑动脉成像检查,即3D-TOF-MRA和3D-SilenZ-MRA。两种技术的具体参数设置如下:
3D-TOF-MRA: TR/TE=25ms/3.5ms, FA=20°, FOV=200×200mm², matrix size=320×320, slice thickness=0.8mm。
3D-SilenZ-MRA: TR/TE=25ms/3.5ms, FA=20°, FOV=200×200mm², matrix size=320×320, slice thickness=0.8mm, 使用静音序列以减少噪音干扰。
两组图像由两位独立的资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评价,确保评分过程客观公正。
1.4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设定三项主要观察指标来评估两种MRA技术的性能差异:
血管对比度:指目标血管相对于周围组织的清晰程度,用以衡量图像中血管结构的可辨识性。
背景抑制效果:考察非兴趣区域信号强度被有效降低的程度,理想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背景噪声从而突出血管细节。
小血管显示情况:评估直径小于1mm血管的可见性和连续性,这对于发现微小病变至关重要。
1.5 统计学结果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则使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对于不同技术间观察指标得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血管对比度 在血管对比度方面,3D-TOF-MRA与3D-SilenZ-MRA两种技术均能提供良好的成像效果。然而,基于两位独立放射科医师的评分结果显示,3D-SilenZ-MRA略优于3D-TOF-MRA。具体而言,3D-TOF-MRA的平均得分为4.2±0.6,而3D-SilenZ-MRA的平均得分为4.5±0.5。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在血管对比度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种MRA技术血管对比度评分比较
技术 | 平均得分 | 标准差 | t值 | P值 |
3D-TOF-MRA | 4.2 | 0.6 | -2.87 | 0.062 |
3D-SilenZ-MRA | 4.5 | 0.5 |
2.2 背景抑制效果 背景抑制是评价MRA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非目标区域信号强度的有效降低程度。研究数据显示,3D-SilenZ-MRA在背景抑制效果上显著优于3D-TOF-MRA。3D-TOF-MRA的平均评分为3.8±0.7,而3D-SilenZ-MRA达到了4.6±0.4。根据配对t检验的结果,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种MRA技术背景抑制效果评分比较
技术 | 平均得分 | 标准差 | t值 | P值 |
3D-TOF-MRA | 3.8 | 0.7 | -5.92 | 0.000 |
3D-SilenZ-MRA | 4.6 | 0.4 |
2.3 小血管显示情况 对于直径小于1mm的小血管显示情况,3D-SilenZ-MRA同样表现出色。该技术能够更清晰地呈现这些细微结构,其平均评分为4.4±0.5,相比之下3D-TOF-MRA的评分为3.9±0.8。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技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证实了3D-SilenZ-MRA在小血管成像上的优势。
表3:两种MRA技术小血管显示情况评分比较
技术 | 平均得分 | 标准差 | t值 | P值 |
3D-TOF-MRA | 3.9 | 0.8 | -3.45 | 0.001 |
3D-SilenZ-MRA | 4.4 | 0.5 |
三、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3.0T磁共振下3D-TOF-MRA与3D-SilenZ-MRA两种技术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发现3D-SilenZ-MRA在多个关键成像指标上展现出更优的表现。具体而言,在血管对比度方面,虽然3D-SilenZ-MRA的平均得分略高于3D-TOF-MRA(4.5±0.5 vs 4.2±0.6),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两种方法均可提供良好的血管可视化效果。
然而,在背景抑制效果和小血管显示情况这两个重要参数上,3D-SilenZ-MRA显著优于3D-TOF-MRA。对于背景抑制效果,3D-SilenZ-MRA获得了4.6±0.4的高分,而3D-TOF-MRA仅为3.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3D-SilenZ-MRA能够更有效地减少非目标区域的信号干扰,从而提高图像的整体清晰度。此外,关于小血管显示情况,3D-SilenZ-MRA同样表现出色,其评分为4.4±0.5,明显高于3D-TOF-MRA的3.9±0.8(P<0.05)。这一优势对于识别微小病变以及评估复杂血管结构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尽管3D-TOF-MRA依然是脑动脉成像中一种可靠的方法,但在需要特别关注背景噪声抑制及小血管细节呈现的情况下,3D-SilenZ-MRA提供了更为优越的选择。因此,建议临床实践中针对特定需求采用3D-SilenZ-MRA以获取高质量的脑血管影像资料,尤其是在诊断涉及细微血管结构变化或需清晰背景环境的病例时。
参考文献
[1]王晓燕.磁共振颅脑灌注成像:脑血管病的“侦察兵”[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4,(06):78.
[2]郭雯,郑琦,张伟.磁共振SWI在脑血管病微出血灶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05):523-524.
[3]文斌斌.磁共振脑血管壁平扫与增强图像互转换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24.
[4]罗丽红,宫文儒,李梅,等.基于磁共振成像老年人脑白质损伤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辐射卫生,2024,33(01):10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