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1
/ 2

基于GIS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前景

朱晨霞

320981199604111960 江苏豪杰土地勘测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土地管理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本文深入探讨基于 GIS 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其应用前景。阐述了系统建设中数据采集与整合、数据库构建以及功能模块设计等关键环节,剖析了其在土地资源规划、土地利用监测和土地产权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展现了该系统如何凭借强大的空间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土地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与高效性,为土地管理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并对其未来在智能化、协同化等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土地规划;土地监测

一、引言

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其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兴起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手段。GIS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已经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当前,由于GIS具有特定的视觉效果,能够对全球任意一个地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充分分析和展示,因此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GIS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则能够整合多源土地数据,构建起全面、准确且动态更新的土地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监测、产权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该系统在土地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推动土地管理向着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二、基于 GIS 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点

2.1 多源数据的采集与整合

土地管理涉及海量且多样的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在数据采集方面,需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于地形地貌数据,可借助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形信息,再结合地面测量技术对重点区域进行精确测量,确保数据的精度与完整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可通过航空摄影、实地调查以及定期更新的卫星影像解译等方式收集,及时反映土地用途的变化情况。土地权属数据则需从土地登记档案、地籍调查等渠道整理录入。在数据整合环节,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与融合,使其能够在 GIS 平台上实现无缝对接与协同分析。例如,将以纸质档案形式存在的土地权属数据数字化,并与地理坐标信息相结合,以便在地图上直观展示土地产权边界。

2.2 土地管理数据库的构建

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可扩展的土地管理数据库是系统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数据库应涵盖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两大部分。空间数据库用于存储土地的地理位置、形状、面积等几何信息以及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地形、地貌等信息,可采用矢量数据模型与栅格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以兼顾数据的精确性与存储效率。属性数据库则负责存储土地的非空间属性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人、土地评估价值等。通过建立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基于空间位置的属性查询与统计分析。例如,点击地图上某一地块,即可弹出该地块的土地用途、所有者、使用年限等详细信息。同时,要注重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备份机制建设,防止数据丢失与非法访问,确保土地信息的完整性与保密性。

2.3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 GIS 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丰富且实用的功能模块。首先是地图浏览与操作功能,包括地图缩放、平移、全图显示等基本操作,以及图层控制功能,方便用户根据需求选择显示不同的土地信息图层,如土地利用图层、水系图层等。其次是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用户可通过点击地图或输入查询条件进行空间位置查询、属性查询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复合查询,并利用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工具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冲突检测等分析工作。例如,通过缓冲区分析确定某一交通设施周边的土地开发潜力区域。再者是数据编辑与更新功能,允许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土地信息进行录入、修改与删除操作,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并能够及时反映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此外,还可开发数据输出与报表生成功能,将查询分析结果以地图、图表或报表等形式输出,便于成果展示与决策参考。

三、基于 GIS 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3.1 土地资源规划与布局优化

在土地资源规划方面,基于 GIS 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土地资源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经济发展数据以及生态环境数据等,能够进行全面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例如,依据地形坡度、土壤肥力、水源条件等因素,确定哪些区域适宜建设城市、哪些区域适合农业种植、哪些区域应作为生态保护区等,从而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城市规划中,利用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不同功能区的布局进行优化。如通过分析交通流量、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商业区、住宅区与工业区的位置关系,减少居民通勤时间,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同时,还可以模拟不同规划方案下的土地利用效果与生态环境影响,以便选择最优的规划方案,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

3.2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监管

该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监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定期获取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并与土地管理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如新增建设用地、耕地撂荒、非法占用土地等行为。一旦发现异常变化,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准确定位变化区域的地理位置,为土地执法部门提供有力的线索与证据。例如,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耕地面积的变化,若某一地区出现大面积耕地减少且未经过合法审批程序,即可触发预警,促使相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处理。此外,系统还可以对土地利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在土地审批、土地流转等环节,通过查询数据库中的土地权属信息、规划用途信息等,判断申请事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与规划要求,有效防止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3 土地产权管理与信息服务

土地产权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 GIS 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极大地提升土地产权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系统可以将土地权属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直观地展示土地产权的边界、范围以及权属变更历史等信息,便于土地产权登记、查询与纠纷处理。例如,在土地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系统清晰地了解交易土地的产权状况,减少交易风险。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土地信息服务。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系统,查询土地的基本信息、规划用途、周边环境等情况,为投资置业、旅游出行等提供参考依据。例如,购房者可以利用系统了解意向房屋所在区域的土地规划情况,判断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购房决策。

四、总结

基于 GIS 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对土地管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多源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数据库的构建以及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构建起了一个功能强大、信息全面的土地管理平台。在土地资源规划、土地利用监测和土地产权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土地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与高效性,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系统将朝着智能化、协同化、精细化的方向进一步演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与 GIS 深度融合,实现土地管理决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将实现互联互通与协同工作,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土地管理的整体水平;系统在土地微观管理方面,如土地生态修复、土地质量监测等将发挥更加精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云芳.基于GIS的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0.

[2]史晓颖.基于GIS的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J].科技风,2020,(21):87.

[3]  徐苏维,唐华.基于GIS的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0,35(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