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中医医院 678000
【摘要】急救药品使用培训在临床急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对临床急救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急救药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多个不同的类别,其中常见的有心血管急救药和呼吸急救药等。每一种急救药品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在临床急救中合理使用药品的理论依据,只有深入了解急救药品的种类及其药理作用,医护人员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判断并选用合适的药品进行救治,确保在临床急救中安全、有效地使用急救药品,进而提高临床急救效果。
【关键词】临床急救;急救药品;急救效果;影响
急救药品使用培训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就其现状而言,培训的普及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差异,在一些大型的三甲医院,急救药品使用培训相对较为完善和普及,会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与相关培训[1]。然而,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可能由于资源有限、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急救药品使用培训的开展并不理想,存在部分医护人员未能得到系统培训的情况。从培训的方式来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这两大方面,理论教学通常会通过讲座、教材学习等方式向医护人员传授急救药品的知识,包括药品的化学组成、药理作用等基础知识[2];而实践操作则注重医护人员对药品的实际使用能力,像在模拟人身上进行药品注射操作,练习正确的注射部位、进针角度等,以确保在实际临床急救中能够准确无误地使用急救药品。临床认为,加强急救药品使用培训,能有效保证临床急救效果。
1.急救药品使用培训对临床急救效果的积极影响
1.1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的熟悉程度
医护人员需要准确掌握各类急救药品的名称、功能以及适用范围等关键信息,例如肾上腺素是临床急救中非常重要的药品,医护人员通过培训能够清晰地知道肾上腺素在心脏骤停和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时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时刻,能够迅速识别并准备使用肾上腺素,就有可能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在面对过敏性休克患者时,也能及时利用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来缓解患者的严重症状。
1.2提升药品使用的准确性
体现在医护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药品剂量和给药途径等方面,以抢救低血糖患者为例,准确给予葡萄糖的剂量至关重要,如果剂量过少,可能无法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糖水平,使患者仍然处于危险状态;而剂量过多则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只有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才能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精确地计算和给予合适剂量的葡萄糖,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救治。
1.3增强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
在临床急救场景中,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非常关键,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能够减少寻找药品、思考药品用法的时间[3]。例如在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医护人员能够快速使用硝酸甘油,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回忆硝酸甘油的存放位置或者使用方式,而是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将药品准确地用于患者身上,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目前急救药品使用培训的不足
2.1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距
在培训过程中,往往是在相对理想和稳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模拟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真实的急救场景中,情况复杂多变。在目前急救药品使用培训中,医护人员在光线充足、空间宽敞且安静的环境里学习急救药品的使用,但在实际急救时,可能是在颠簸的急救车上,周围环境嘈杂混乱,可能导致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准确抽取急救药品的剂量会变得困难,或者难以找到合适的注射部位进行给药[4]。
2.2培训更新不及时
医疗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急救药品不断出现,然而现有的培训内容可能不能及时跟上这种变化,当新药品出现后,如果培训未及时涵盖其使用知识,医护人员在临床急救时就可能无法正确使用这些新药品。例如随着众多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上市,若培训还停留在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知识上,医护人员在面对心律失常患者时,可能就不会考虑使用新的更有效的药物,从而影响临床急救效果。
3.改进急救药品使用培训的策略
3.1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案例来更新药品知识,深入分析当地医院在急救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案例,通过成功案例总结有效的药品使用经验,让医护人员明白在类似情况下如何正确且高效地运用急救药品。同时,从失败案例中汲取教训,避免在临床急救中犯同样的错误,这样能使医护人员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急救药品使用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增强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对能力。
3.2多样化培训方式
单一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增加模拟实战演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模拟实战演练中,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急救场景,如在拥挤的公共场所、狭窄的病房过道或者颠簸的急救车上进行急救药品的使用训练。利用虚拟现实训练技术,为医护人员创造更加逼真的急救环境,医务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不同急救药品的使用,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熟练程度,并且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操作
[5]。
3.3加强培训后的考核与反馈
考核是检验医护人员是否真正掌握培训内容的重要手段,定期开展考核工作,确保医护人员对急救药品知识和使用技能的熟练掌握,对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医护人员在急救药品使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分析结果及时改进培训方案,例如,如果发现医护人员在某种急救药品的剂量计算方面存在普遍问题,就在后续的培训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内容;如果是在特定场景下药品使用的决策能力不足,就增加相应场景的模拟训练。通过不断地考核、反馈和改进,逐步提升医护人员的急救药品使用水平,进而提高临床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恬恬,贾存秋,胡静,等.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24,41(03):248-250.
[2]谢文莉,林晓燕,周宝珠,等.基于7S管理模式的抢救室急救药品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23):135-138.
[3]洪爱治,洪闽女,沈雪娟,等.药护管理在急诊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北方药学,2023,20(11):85-87.
[4]刘杨,朱亚琴,余东升,等.中国口腔急诊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2,15(05):539-545.
[5]郭世莉,伍开莲.口腔诊室急救药品的配备及口腔医生对急救药品认知的调查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10):1788-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