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宁县中宁中学 755100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探讨了损伤发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研究发现,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是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指导不当、场地设施隐患等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学生运动损伤,应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提升教师专业指导能力,完善场地设施安全管理,构建多方协同预防机制。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运动损伤;预防对策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体育运动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损伤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参与积极性,也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深入研究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问题,探索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
运动损伤问题已成为制约高中体育教学健康开展的重要因素。系统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有助于全面认识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对于减少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营造安全的体育学习环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运动损伤防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
2.1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高中学生运动损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的损伤。这类损伤通常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规范、负荷过大等因素导致。具体表现为肌肉拉伤、韧带扭伤、肌腱炎等,部位多发于下肢和上肢。软组织损伤虽然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运动表现,甚至演变为慢性损伤。
2.2 骨关节损伤
骨关节损伤是高中学生运动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主要包括骨折、脱位、关节挫伤等。这类损伤通常由于运动强度过大、动作失误、对抗性碰撞等因素导致。具体表现为骨骼断裂、关节错位、关节肿胀疼痛等,部位多发于肩、肘、腕、膝、踝等关节。骨关节损伤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且可能遗留后遗症,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2.3 其他常见损伤
除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外,高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还可能遭受其他类型的损伤,如皮肤擦伤、眼部损伤、脑震荡等。皮肤擦伤多发生在跑道、场地摩擦较大的运动中;眼部损伤多见于球类运动;脑震荡则常出现在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这些损伤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同样不容忽视,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3.1 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展完善,骨骼、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在剧烈运动中受到损伤。同时,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热衷于追求刺激和挑战,忽视运动风险,加大了损伤的发生概率。
3.2 教师指导不当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指导方式对预防学生运动损伤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仍存在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指导方法欠妥的问题。一些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强度,忽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安全教育,在学生出现损伤征兆时未能及时干预,这些都增加了学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3.3 场地设施隐患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安全性对保障学生运动安全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高中的体育场地设施存在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例如,场地地面不平整、材质过硬,运动器材老旧损坏、防护设施缺失等,都可能成为导致学生运动损伤的隐患。此外,场地设施的布局和分区不科学,也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碰撞、摩擦等意外伤害。
3.4 其他外部因素
除上述主要因素外,天气环境、竞赛压力等外部因素也可能诱发学生运动损伤。例如,在高温、寒冷、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运动,学生的身体机能难以适应,容易导致中暑、冻伤、滑倒等损伤。再如,在重要体育竞赛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为追求好成绩而过度训练、忽视身体警示,也可能引发各种急慢性损伤。
4. 高中体育教学中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对策
4.1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
学校应将体质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其安全运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组织情景演练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保健指导。
4.2 提升教师专业指导能力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置的专业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研修,学习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强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技能指导。建立教师互帮互学机制,促进优秀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4.3 完善场地设施安全管理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维修和更换损毁的器材设备。合理规划场地布局,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防滑垫等。制定场地设施使用规范,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避免学生擅自使用或不当使用。定期对场地进行维护保养,如填平坑洼、更换地面材料等,为学生提供安全、适宜的运动环境。
4.4 构建多方协同预防机制
预防学生运动损伤需要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等多方通力合作。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定期邀请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来校开展体检和健康指导,为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专业支持。建立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形成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县志强.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防范学生运动损伤研究[J].体育教学,2023,(S1):211.
[2]王宏飞.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J].内江科技,2017,38(03):139-140.
[3]任素伟.河南省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3):89+120.
[4]綦湘.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2):127-128+132.
[5]刘华成.中学生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武魂,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