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6
/ 2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张海霞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

在依法治国逐步深入的今天,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已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法治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明确把“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作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功能,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应把握的要领

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法治教育,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中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应把握以下要领:

避免三重:“过重的知识导向、过窄的价值塑造、过弱的文化熏陶”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同样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重视价值塑造,反对灌输知识,营造法治教育的文化氛围,尽量做到在知的基础上转化为信和行,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法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突出实践性、针对性

法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探究,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而且每个学校的学生情况不一,法治教育也要以学情为依据。再比如初一学生好动、好强、思想变化快,我们法治教育的评价方式就要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总之在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一定要遵循法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

遵循教材设计,找好渗透点,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治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治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政治教学与法治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治教育收到实效。论从学法的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上,都必须从道德意识的培养入手,把法治教育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教育实效。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法与道德这种关系要求我们,进行法治教育必须从道德教育入手。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操作

深化课前演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中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都会安排学生课前5分钟的时政发布会,在初二时要求课前5分钟新闻发布会必须有一条以上的法律快报,演讲的主题要与课本本单元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有关。每次上课前,按照学号顺序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面向同学展开演讲,其他同学脑海里也会不断思考与教材相关的法律案例,并进行点评。

这一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课前演讲活动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使学生的法律思维得以锻炼。首先学生们演讲的主题往往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身边所发生的与法律相关的事件、当前的新闻焦点等

进行实践训练,加强体验教学

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题目可以涵盖宪法、民法、刑法等多个领域,通过竞赛激励学生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同时开展法律辩论活动,如“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该减轻处罚”等主题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社会调查与法治宣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等。调查结束后,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将调查结果和法律知识向社区居民宣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在讲授“法不可违”时,组织各班学生进行了模拟法庭比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学生参加此项竞赛,可学习、理解和实践中学法治教育的内容,并能培养其进行研究、讨论、公开讲演、分析、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讲七年级生命时,的小记者录制了学校门口进校前10分钟我校学生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提高警惕,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在12月组织学生法治宣传月开展做当“小小交通指挥员”、做“小小法治辅导员”等实践教育活动,对营造法治教育氛围起到了很大作用。

创设情境,引入案例,在学生参与下进行

创设各种法治情景,如模拟法庭审判、角色扮演(警察与嫌疑人、律师与当事人等)。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司法程序,从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体会法律的公正和严谨。角色扮演则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色角度理解法律规定和法律行为的后果。

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一些与法治相关的主题任务,如“社区法治建设方案”“校园法治规则完善建议”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合作中加深对法治知识的理解。

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善用法律维权时,让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如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遭遇不合理的售后服务等,然后引导学生用法律知识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实用性。案例更新及时:关注社会热点法治案例,如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网络侵权等)、校园欺凌等最新案例,并及时将其融入教学。以校园欺凌为例,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涉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从而增强学生对法律严肃性的认识。

(四)加强社会资源合作

可以邀请邀请警察到学校开展法治讲座、举办安全演练等活动。警察可以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对法律有更直观的认识。可以与社区、司法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法律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律援助中心、法院旁听等,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

建立课堂法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

每节课后都会安排一个体现法治教育效果的成长记录本,可以写一句自己的感悟、箴言,也可以是计划书等形式等积累在笔记本上,方便老师和家长随时评价。法治教育课堂也应有自己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过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每节课几乎都可以从“道德层面、心理层面、法律层面”三个方面进行解释,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要尽量挖掘教材中法律层面的东西,增强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的实效性,才能让学生从小在民主法治的教育氛围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唐稷尧,全亮,青少年法治研究2022》,法律出版社,2022年6月

王利明,《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

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