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式《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

/ 2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式《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

谢江维1, 田  愉1, 吉国佳1, 赵  琰1, 刘艳平1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建设展开研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模式,探讨了如何构建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应用型课程体系。首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其次,结合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改革方案,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施。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产教融合;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我国政府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旨在将产业界的技术需求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相结合,共同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推动化工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其课程建设对于提高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现有课程分析

1课程目标

现有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主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强调对化工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研究将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

现有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化工仪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等。这些内容偏重于理论学习,对于实践操作的指导性不够。因此,本研究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项目设计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教学方法

目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但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将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评价方式

现有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闭卷考试和实验报告,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成果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课程改革方案

1)课程目标的调整

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满足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2)课程内容的更新

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项目设计等内容。具体包括:

化工仪表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故障诊断与维修;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典型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控制策略分析。

3)教学方法的改进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具体措施包括:

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分析典型化工企业的生产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视频和仿真技术,为学生详细展示各类仪表的原理及结构,,与工厂实习相互补充,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评价方式的优化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成果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措施包括: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讨论、项目进展等。

成果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方案、实验报告等。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改革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1)实施过程

将改革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措施包括:

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分析典型化工企业的生产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效果评估

为了评估改革方案的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建议,以及他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效果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本研究发现,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满意度: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改革后,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产需求,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对于提高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和挑战。同时,建议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建,郭红宇,孙希明.安全控制实验在工艺类化工专业实验中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8,35(04):73-76+81.

[2]罗祖云,韩淑萃,吕燕根,等.新工科视角下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改革与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2,48(07):104-106.

[3]黄晓丹,郑炳云,黄建辉.《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8,45(19):172+177.

[4]王丽苹,汪帆,王智娟,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的思考[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1):249-251.

[5]王荣芳,韦星明,章表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22,49(06):227-228.

[6]麻晓霞,王晓中,范辉.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03):93-96.

[7]黄卫清,范洪波,兰善红.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12):196-197.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名称: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式《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YYB202317)